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民進黨能源政策總體檢 (全文)




摘要


一、節能
1.1民進黨節能目標
用電成長1.5%2025年節電500億度,電力零成長。

1.2工業部門節能
民進黨預估馬達可節電116億度(佔工業部門節能目標一半)與工研院與能源局資料相差百倍。

1.3服務部門節能
民進黨節電目標15%,但我國服務部門用電效率為國際平均八成,節能空間小。

1.4住宅部門節能
民進黨節電目標20%,但我國家電耗能規定國際間最嚴。近年每戶平均人口降低導致戶數增加,用電增加,節電空間小。

1.5智慧電網及電表
民進黨預估節電100億度,但依台電去年經驗預估,最多節電20億度。

1.6學術單位電力成長預估
民進黨預估電力零成長但學術單位及台電預估未來十年電力將成長500億度。

二、減碳
2.1核電減碳功能巨大
核能如以火力發電取代(煤、氣各半)每年碳排增加3900萬噸,超過全國交通碳排3000萬噸。

2.2廢核無法達到減碳目標
十年內花1.5兆裝置之再生能源可增加無碳電力400億度,等於目前三座核電廠之無碳電力400億度。即使電力零成長,2025年碳排將與今日相同,無法回到2000年碳排。

2.3提高燃煤發電效率
民進黨聲稱以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取代現有次臨界燃煤機組可提昇效率14% (36%à50%),實際上只可能提昇效率3.2%

2.4燃氣取代燃煤
以燃氣取代燃煤每公噸碳價120美元,為目前歐洲碳交易市場(每噸10美元)十二倍。

2.5碳捕捉與封存(CCS)
CCS技術目前全球進展緩慢,不可能如民進黨預估在十年內減碳10百萬噸。

2.6產業轉型
我國產業界用電最多為電子產業,其用電佔全國工業用電40%,如何轉型﹖製造業為我國強項,服務業無全球競爭力,轉型不易。

三、再生能源
3.1水力發電為主要再生能源
水力發電為目前全球最主要之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佔比仍低。

3.2台灣不適合發展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發電需要廣大面積,不合適地狹人稠之台灣。台灣為海島,多雲雨,日照時數少。因地狹未來只能發展離岸風力,成本與國外相較極貴。

3.3再生能源成本及潛力
民進黨估計十年花1.37兆元加裝1800萬瓩(18GW)再生能源之成本為低估(未計土地、輸配電、備用機組成本),增加發電量400億度與現有核電機組年發電量相同,但核電延役費用遠低於發展再生能源費用。

3.4備用容量
再生能源為不穩定電源,佔發電系統一定比例時需增加大量備用機組,將備用容量率由目前15%降為10%無意義。

3.5增加就業率與綠能生產大國
2兆元創造20萬工作機會表示以一千萬元方可創造一個工作機會,較服務業多花十倍成本,綠能生產大國與使用大國也不宜劃上等號。

四、非核家園
4.1核災
福島核災無一人因輻射而死亡。蘇聯車諾堡核電廠除發電外也同時製造原子彈原料(),設計與西方式核電廠完全同,台灣不可能發生車諾堡式核災。

4.2地震
地震規模與斷層長度直接相關,日本斷層長500公里,台灣斷層長100公里。日本311地震能量為台灣921地震能量120倍,台灣不可能發生規模九地震。

4.3海嘯
日本海嘯走向與其本島平行,易遭海嘯直接襲擊。琉球海嘯與台灣本島垂直,海嘯不會直擊台灣。日本外海地形平緩,有利海嘯爬坡溯上,台灣東岸地形陡降,海嘯溯上不易。

4.4核電成本
核電建廠費用增加及工期延誤之單一最大原因為2000年扁政府暫停核四工程所致。

4.5核電電價
以去年(2014)天然氣、核電每度發電成本計算,以核代氣每年可省發電成本1200億元,2025年若以再生能源取代除役之核電,每年發電成本增加2000億元。

五、總結
5.1政策總體檢
民進黨之節能(電力零成長)及減碳50百萬噸均不可行。花費1.5兆以又貴又不穩定之再生能源取代價廉又穩定之核電愚不可及。

5.2缺電的影響
半導體產業及面板產業都不能容忍停電。鋼鐵產業與化工產業也經不起限電折騰,缺電對台灣經濟傷害極大。

5.3國家前途
我國最大競爭對手韓國預計在2030年建設32部核電機組提供40%電力。我國每年單單能源支出就有二、三千億劣勢,產業競爭力全失。民進黨應向全民誠實解釋其能源政策。


一、節能


日前華爾街日報社論指出民進黨能源政策不可行,並將置台灣於險境。引起個人仔細研讀民進黨能源政策的興趣。在詳細拜讀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能源政策小組於2015311日發布之新能源政策及所附之投影片後,個人對此一錯誤政策對台灣前途將造成之傷害深感驚懼,深覺應以能源專業角度全面檢討民進黨能源政策。

1.1 民進黨節能目標


民進黨新能源政的主軸十分明確:發展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發電。其政策重點為:節能、減碳、發展綠能及非核家園,茲分別檢視。本篇討論"節能"

民進黨能源政策中節能部分之重點表現於以下之投影片。

投影片中明白指出節能目標為: 控制用電年成長率在1.5%以下,並要達到在2025年節電500億度的目標。

該投影片指出,台灣2013年總電力消費為2450億度,即使以每年1.5%成長率緩慢成長,2013年到202512年間用電將增加約20%(490億度)。民進黨第二個目標是節電500億度,表示2013年到2025年間用電零成長。民進黨於投影片中明示其目標為各部門共節電400億度,另外以智慧電網及電錶節電100億度。吾人先逐一檢討民進黨表列之三大部門(住宅、服務業、工業)的節電規劃。

1.2 工業部門節電


依該表三大部門中以工業部門用電最多,2013年用電1320億度,但到2025年預計節電222億度(17%),其中最重要的是馬達節電,該投影片列出一算式。

1320億度 x 55% x 80% x 20% = 116億度
(55%馬達佔工業用電比,80%為普及率,20%為節電率(全面IE3+變頻))

該算式表示全部工業節電(222億度)中一半要靠馬達節電(116億度),吾人應仔細檢視馬達節電目標是否可行。

依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工業用馬達有超過90%是中、大型馬達。檢視馬達效率圖(2)可發現大於90kW以上的馬達,由IE1(效率93%)昇級到IE3(效率95%),其節電率只有2%。因此,民進黨使用20%節電率為明顯高估。

至於變頻器,如使用在定速設備,由於變頻器本身也需要電力,所以反而耗能。如使用在有變速、降載需求的設備,才會有節電的功效。因此,不是如民進黨所說的應用在所有的IE3馬達。

能源局102年年報高效率馬達動力機械技術推廣一節有一段文字第一階段(民國103)補助IE2IE3,第二階段(民國104105)補助IE3 等級以上馬達,補助經費1.8億元,預計推廣高效率馬達54kW,全程累計節電1.05億度,之後每年可持續節電0.4億度。依此資料計算,節電率也在2%上下。

能源局數字與民進黨能源政策計算馬達每年省電116億度有上百倍的差距。

若謂馬達效率除單體馬達效率提昇外,亦可由系統面提升能源,但此工程較更換單體馬達遠為複雜。各公司財務考量,資本運用均將影響其馬達政策。雖全球各國也都朝此方向努力,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但沒有國家敢如民進黨般輕率的將十年內馬達效率提昇20%作為制定國家能源政策的基礎。

1.3 服務部門節電


其次以服務業部門而言,投影片表中列出本部門2013年共用電470億度,但到2025年要節電72億度(15%)。依今年全國能源會議資料,以服務部門用電而言,依用電度數與營業額比,2011年國際平均為121.27/千美元,我國為97.09/千美元,表示我國服務部門每單位營業額用電只有國際平均八成,低於美、日、韓、大陸等主要國家,在此用電效率已極高的基礎上再省電15%困難重重。

1.4 住宅部門節電


以住宅用電而言,民進黨大筆一揮認為住宅部門可在2013年用電435億度為基礎上可省電88億度(20%)

但以家電而言,我國有強制性容許家用能源基準(MEPS, 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已規範18項耗能產品,另有16項完成草案,其中耗電最大的電冰箱及冷氣機全球規定最嚴。或謂我國人口成長趨緩,住宅用電或因此而減少。但住宅用電與住宅戶數關連較大(非人口數目)。以台灣而言,雖經建會預估台灣人口在2024年將達最高峰,但我國每戶平均人口卻在2003-2013十年間由3.21人降為2.85。十年來戶數成長16%,未來此一趨勢仍將持續,戶數增加用電必然增加。

如由以上家電效率及全國總戶數持續增加的數據檢視,民進黨所謂2025年時,家庭節電20%也未免不符實際。

1.5 智慧電網及電錶


除三大部門省電400億度外,民進黨另提出裝置智慧電網及電錶可省電100億度。

許多人對智慧電網及電錶充滿誤解。光是智慧電錶這個名詞就太神了。智慧,真是不簡單,難怪很多人都以為裝上智慧電錶就自動有省電效果。其實智慧電錶是數位電錶,與傳統機械電錶不同處在於可遙控抄表回傳數據,省去人工抄錶的成本。國外許多地方地廣人稀,人工抄錶費用很高,智慧電錶有其優勢。但台灣地窄人稠,大多數人都住在都市公寓,抄錶成本低廉(每年年戶35),智慧電錶每個8000元,與傳統電錶每個1500元相較,成本效益實在不符。

依台電說明,去年全額補助1萬戶裝設智慧電錶中只有700戶願意配合參與時間電價,平均也不過省5%的電。政府在推出「智慧電網建制」時的宏願是在五年內佈建200萬戶,十年內達到600萬戶,總經費高達千億元,目前看來也只好草草收場。

許多人以為裝設了智慧電網及電錶就可自動省電。實際上裝置智慧電錶及實施住宅時間電價後,用戶仍需改變用電習慣才能省電。以我國而言,工業及大型服務業均已裝設智慧電錶並實施時間電價,政策花費1000億設置之目標是在於住宅用電。

依台電目前試裝10000戶家庭用電中只有700戶願配合嘗試節電,而最多也不過節電5%的數據計算。若全國住宅用電435億度省電5%20億度左右,何能如民進黨所期望的省電100億度?

1.6 學術單位電力成長預估


吾人可嘗試將民進黨的電力零成長預測與國內學術單位電力成長預測作一此對。

台灣綜合研究院曾針對102~121年長期電力負載預測作深入研究。其研究報告參照美、日、韓等國預測方法與模型,依過去二十年三級產業(農業、服務業、工業)用電趨勢,並細分各次產業之成長率以建置負載預測模型,研究未來尖峰負載,平均負載及用電量(全國及分區)走勢。

模型中針對自然趨力(氣溫),經濟趨力(產業附加價值,生產模式,人口結構) ,各部門(工業、運輸、住商)節電管理及經濟成長預測,並考慮電價走勢,需求管理以動態迴歸分析預測我國未來用電成長。

在台綜院嚴謹分析之下預測我國2025年用電較2015年將增加約610億度,若不計汽電共生,單以台電系統而言,用電將成長540億度。台電綜合研究所及企劃處也曾針對台電系統未來十年用電量預測(分別增加580億度及510億度)與台綜院預測相當。

經濟部能源局也曾針對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提出評估報告,在其總結中指出以上評估係基於最樂觀積極節電措施情境下,即使投入較高資源、付出最大努力後,至2030年仍無法達成用電零成長;亦即如為達成用電零成長,將損及經濟發展,衝擊人民生活、產業生產與就業生計。

節能不但是台灣的目標,也是全球各國的目標,但絕不是如民進黨能源政策宣稱所謂未來十年台灣可以達到電力零成長。如果以此一錯誤假設規劃全國能源大計則台灣危矣。


二、減碳


民進黨能源政策的第二個大目標是減碳。民進黨能源政策開宗明義就強調氣候變遷、京都議定書等議題。當然上篇節能也是民進黨對抗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手段。民進黨在節能之外對於減碳也著力很深。但民進黨一面反核,一方面又提減碳,表現其能源政策極為矛盾的一面。反核和減碳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兩個目標,怎麼可能一方面追求減碳另一方面又倡議廢核

2.1 核電減碳功能巨大      


我國目前電力系統發電度數中火力發電佔76%,無碳的核能發電佔19%(其他無碳之水力、抽蓄、再生能源佔5%)

核能發電是台灣發電組合中最重要的無碳能源,核一到核三每年可發電400億度,核四每年可發電200億度,核一到核四共可發電600億度。若執行非核家園政策,而以燃煤或燃氣來取代這600億度的無碳電力,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將分別增加5400萬噸及2400萬噸。假設燃煤燃氣各取代一半的核能發電度數,則每年碳排增加3900萬噸。全台交通碳排約3000萬噸,表示即使全台各類車輛全都停駛,交通碳排歸零,還不足以平衡火力發電取代核能發電所增加的碳排。核電對我國減碳貢獻之巨大實無可言喻。

當然民進黨廢核後維持碳排不變的主要手段是以無碳的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取代核能。吾人也可進一步討論此一規劃是否可行。

民進黨能源政策中列有減碳目標:希望在2025年之碳排降為2000年水平。全台每年碳排目前約為250百萬噸,2000年則為208百萬噸,吾人可進一步探討以綠能(再生能源)取代核四是否能達到此一目標。

2.2 廢核無法達到減碳目標


依民進黨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每年發電度數將由目前的88億度,增加400億度而成為486億度,但請注意現有核電廠每年發電也是400億度,表示十年內花費1.4兆建置完成的再生能源也不過能取代廢核後原來核電提供的400億度的無碳電力。又假設台灣未來十年經濟蕭條,真如民進黨所言達到電力零成長,表示2025年全國碳排將與今日(再生能源與核電抵消)相同,維持在250百萬噸。

民進當能源政策中針對如何將250百萬噸碳排降為208百萬噸也有所規劃。民進黨規劃降低碳排有四大手段(詳下圖之投影片),吾人可一一檢視。




2.3 提高燃煤發電效率

民進黨投影片中表示可將現有燃煤電廠36%之效率提升為50%以減碳10百萬噸。民進黨於其新能源政策中有一段政府若能敦促台電公司加速機組的更新,採用最佳可行技術的效率機組,將發電效率只有35-40%的亞臨界更新為發電效率41-45%的超臨界機組(例如:林口電廠),甚至是發電效率達50%的超超臨界機組,亦可兼顧節能省碳與電力供應。。這一段話顯示民進黨對燃煤電廠效率並不了解。

在談燃煤電廠效率時先要清楚定義效率。電廠效率有許多不同定義方式,要比較不同機組效率,必需用同一基準作比較才有意義。

1.(Gross)效率與淨(Net)效率
毛效率是指發電機發電度數與燃料()熱值相除的效率。但電廠有許多設備本身都消耗大量電力,扣除電廠使用電力(廠用電)得到的發電度數與燃料()熱值相除為淨效率。毛效率永遠大於淨效率,差別在2%左右。

2.HHV (High Heat Value, HHV, 高熱值)(Low Heat Value, LHV, 低熱值)
這觀念較為複雜,因為煤中含有水份,煤熱值依燃燒時水分子由液態變為氣態之潛熱(Latent heat)是否計入而不同,若計入則為HHV,不計入則為LHV。因而計算熱效率時依HHVLHV計算而有所不同。以台電使用的煙煤,次煙煤而言,兩者計算差異在2%左右,在德國常用的褐煤,其差異在4%以上。

3.設計值與運轉值
設計值是假設一定的運轉條件,機組真正運轉時可能與假設值不同。比方計算設計效率時一般假設機組全速出力(Full load),實際運轉時可能為部份出力(Partial load),也會影響其效率計算。

4.海水溫度
這也是許多人常忽略的。機組效率是以汽水循環在一定蒸氣壓力時其最高蒸汽溫度與最低水溫(海水溫度)之溫差決定,溫差越大效率越高。因同一機組最高蒸汽溫度均相同,但寒帶海水溫度遠低於熱帶,所以同一機組在寒帶運轉之效率均高於在熱帶運轉的機組。同一型機組在美國紐約州電廠效率就高於在佛羅里達洲。同一機組在德國、日本運轉效也高於台灣。其差距可達2%,這是自然條件不同所造成的,所以將台灣機組效率與寒帶國家相較,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由以上說明可看出,同一型機組若以不同方式計算,再加上自然條件不同,效率相差可達10%。比較各機組時,應特別注意效率是否在同一基準上計算。

本文以下討論機組效率均以1.毛效率,2.LHV (低熱值)3.運轉值作為基準。如使用不同基準將特別註明。

對於次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也應予以定義。一般而言若鍋爐蒸汽壓力在22.1MPa (百萬巴斯卡)以下機組即稱為次臨界機組。壓力在此值以上即稱為超臨界機組。台電現有燃煤機組壓力都在22.1MPa以下所以均為次臨界機組。超臨界機組又以蒸汽溫度593 (1100)分為超臨界機組及超超臨界機組。

台塑麥寮電廠蒸汽壓力為24.5MPa,主蒸氣/再熱蒸汽溫度為538/566 (1000/1050),所以是超臨界機組。台電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林口及大林機組,其蒸汽壓力為25PMa,主蒸汽及再熱蒸氣溫度均為600,所以就是所謂超超臨界機組。

台電現共有十四個燃煤機組,分布在兩個電廠(林口燃煤機組已在去年除役)。其中台中十個機組,2014年運轉效率為39.91%,興達四個機組,2014年運轉效率為39.62%。以上效率均以毛效率/LHV/運轉值為基準。

以台中910號兩部機為例,2014年運轉效率為39.92%,但設計效率為42.4%(如前所述運轉效率均低於設計效率)。台電正在興建中的林口及大林電廠為超超臨界機組,因尚未運轉,取其其設計效率為45.6%(毛效率,LHV,設計基準)。與台中910號機(次臨界機組)相較,效率增加3.2%,並沒有如民進黨所稱次臨界機組效率為36%,提早退休改以超超臨界機組效率會增加為50%之事。民進黨所謂提高燃煤發電效率可下降碳排10百萬噸完全是錯誤認知造成的錯誤結論。

2.4 燃氣取代燃煤


民進黨降低碳排的第二個手段是將15%的現有燃煤機組改為燃氣複循環機組,號稱可下降碳排4.4百萬噸。

民進黨可能不知道以燃氣取代燃煤是最昂貴減碳方式。燃煤電廠每度電碳排0.9公斤,燃氣電廠每度電碳排0.4公斤,以燃氣取代燃煤每度電可減少碳排0.5公斤。但過去五年每度發電成本燃煤為1.52元,燃氣為3.48元。換句話說以氣代煤每公斤單價為3.92元,每噸單價為3920(120美元)。今日歐盟碳交易市場每噸碳價不到美金10元,以氣代煤的減碳成本為歐盟碳交易價格的12倍。這是許多熱衷於鼓吹以氣代煤來減碳的環保人士渾然不知的數字。此外我國即使新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無餘力提供額外天然氣以取代15%的燃煤發電(100億度)

2.5 碳捕捉與封存(CCS)


民進黨鼓吹的第三種減碳手段是碳捕捉與封存(CCS),民進黨認為此舉可降低碳排10百萬噸。台灣有個碳捕存再利用協會,個人忝為理事,也曾擔任國科會國家型能源計畫之淨煤主軸計劃評審委會,十分關注全球CCS技術進展。十分遺憾的是,目前全球CCS技術發展較預估遠為緩慢,全球還沒有任何大型燃煤機組有商業化裝置CCS捕捉大部份碳排的實例(只有小規模實驗廠或在較大機組捕捉小量碳排)

依台電慣例,為維持用電安全及品質,一向不會身先士卒作為國外廠商新技術的實驗品,通常會等待某種技術成熟並裝置於大型機組有數年成功運轉實績後才會考慮引進於本國電廠。但依目前全球CCS技術開發進度遲緩的現實推估,十年內台電不可能在現有大型燃煤機組加裝CCS設備以減少10百萬噸碳排。

2.6 產業轉型


民進黨以上三項減碳手段均不可行,但其總減碳量也不到25百萬噸。但民進黨大筆一揮推出第四個減碳方案產業轉型,改善能源使用結構一項,號稱此單一目標可減碳25百萬噸。民進黨在能源政策中多處指出工業部門中之化工、水泥、鋼鐵、造紙等能源密集產業對台灣GDP貢獻低,但事實上台灣單一用電最大產業為電子業今年受邀於電電公會會員大會發表台灣的能源危機專題演講時曾指出電電公會會員2013年用電420億度佔全國工業用電105040%台積電一家用電即超過全部工業用電之6%,約全國用電的3%。但電子產業為台灣明星產業,民進黨對此一耗電最大碳排最多的產業,不敢要其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談何容易,製造業是台灣強項,服務業台灣並無全球競爭力。棄己之長取己之短侈言產業轉型,以祈減碳25百萬噸(約全國碳排10%,工業部門碳排15%),也提不出什麼落實產業轉型的路徑,只能說又是一個紙上談兵之計。

以上討論都還是基於所謂電力零成長的情境。如上篇文章(“節能”)所述,民進黨的電力零成長是基於10年內節電500億度的假設,但其他學術機構多認為10年後台灣電力使用會增加500億度。

如前所述民進黨花費1.4兆設置的再生能源設備也只能取代廢核後400億度的無碳能源。表示新增500億度將全數由火力發電提供,即使這500億度均由碳排較低之燃氣發電提供,每年碳排也將較今日增加20百萬噸(僅只電力部門尚不計交通等增加碳排),表示到2025年我國碳排將至少增為270百萬噸(絕對不只,因目前施工中的林口及大林電廠均為燃煤機組),何能回到2000年的208百萬噸?民進黨減碳政策說穿了又是一張無法實現的空頭支票。


三、再生能源


前兩篇討論民進黨能源政策中節能減碳兩大議題,但此兩者與供電無關。民進黨推動無核家園廢核後,現有核電廠及核四廠每年可提供的600億度電的巨大缺口如何填補才是民進黨最應嚴肅面對的議題。民進黨能源政策中指出廢核後將以再生能源取代,這才是民進黨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本篇即嚴肅檢視民進黨的再生能源政策。

3.1 水力發電為主要再生能源


民進黨在其能源政策中開宗明義即引用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引用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16年再生能源將取代天然氣成為第二大電力供應來源。民進黨也經常舉其他國家再生能源佔比高,指責政府發展再生能源不夠努力。

這類指責不是無知就是有意誤導。到目前水力發電仍為全球最主要的再生能源。新型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等)佔比仍極為有限。世界各國中有些國家再生能源供電超過八成如挪威、巴西、尼泊爾等,加拿大、瑞典再生能源供電也超過五成,但這些國家再生能源全是水力發電。所以引用國外再生能源發電資料時要特別將水力發電與風力、太陽能分開計算才不會造成誤導。

3.2 台灣不合適發展再生能源


台灣地形陡峻,3000米高山上降雨到入海也不過100公里。與地勢平坦國家相較,水庫蓄水量/發電量有限,台灣目前水力發電量佔比不過2%這是大家較無疑義的部份。

依民進黨規劃,十年內(2025)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由2013年的383百萬瓩(3.8 GW)增加為2150百萬瓩(21.5 GW),詳下表。


全台目前全部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約4100萬瓩(41GW)。這可是全民建設40年,不知投下多少人力、物力才達到的成果。民進黨希望十年內增加近18 GW的再生能源,約佔目前全台電力系統裝置容量45%,雄心不小。

但很多人並不了解台灣並不合適發展風力、太陽能等新型再生能源。民進黨能源政策中強調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有天然優勢實為誤解。台灣不合適發展風力及太陽能有兩大原因:

1. 台灣面積太小

與火電、核電相較,再生能源能量密度太低,能量密度低表示發同樣度數的電,再生能源要很大的面積。核四廠一部機佔地不到1平方公里,每年可發電100億度。太陽能每平方公里可發電1.2億度,發100億度(加上維修空間)需要100平方公里面積。風力能量密度更低,以英國離岸風力為例,每平方公里可發3千萬度電,要發100億度電,需要330平方公里的面積。台灣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全島面積中山地又佔2/3,平地面積可說是寸土寸金,與中、美等幅員遼闊國家相較,並不合適大量發展再生能源。地狹人稠的台灣需要的是能量密度高,佔地小的核電及火電。



2. 自然條件不如其他國家。

很多人誤以為台灣天氣炎熱,所以較溫帶國家適合發展太陽能。但太陽能需要的是日照而非溫度。台灣是個海島,天氣雖熱,但多雲多雨可利用來發電的日照時間遠不如許多其他國家。台灣全島平均每天可發電的日照約3小時,美國西南各州及西班牙南方日照均為6小時。日照時間加倍表示太陽能發電成本少一半。以風力發電而言,台灣陸域已無發展空間,只好發展離岸風電,其發電成本又較其他國家的陸域發電貴一倍。

3.3 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及潛力







上圖顯示民進黨估計十年內將花費1.37兆元裝置18GW再生能源。但此一天文數字的資本支出只計太陽能光電板及風機裝置費用,另有三大費用還不含在1.37兆中。

第一、民進黨規劃裝設10 GW地面型太陽能所需土地面積即為100平方公里,超過三分之一台北市面積。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100平方公里購地費用尚未計。其次,增設佔用全台裝置容量近45%的再生能源,相對應增加的龐大輸配電系統成本也未估計。德國估計在2022年前要投入200億歐元(8000億台幣),建構及更新其國內電網以配合其新增再生能源設施。第三、再生能源為不穩定能源,在無風及無陽光時,風力太陽能全部停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電網一定比例時,必需要增設極多備用發電設備以維持供電穩定,這筆錢也未計入。如果以上三項成本全部計入,民進黨加設18 GW再生能源成本恐怕在1.5兆元到2兆元之間。台灣目前經濟前景不佳,十年內花費如此巨大的成本裝置再生能源必然排擠其他支出,令人極為憂心。

花費如此巨大經費增設的再生能源到底能發多少電?依表一,2025年再生能源總發電度數為486億度,但2014年再生能源發電已達88億度,表示增加的發電度數約400億度,與現有三座核電廠每年發電度數正好相同。兩者發電度數相同並非湊巧,而是民進黨煞費苦心,絞盡腦汁規劃再生能源取代現有核電的宏圖大計。現有3座核電六部機延役費用不會超過500億,為何要將運作良好在全球名列前茅的三座核電除役,而花3040倍的經費來設置再生能源?這種財務黑洞會陷台灣於極危險的境界。

3.4 備用容量


民進黨宣稱大量設置再生能源後,台灣電力系統備用容量將由目前15%降為10%。民進黨在其能源政策附錄第四節核四停建,台灣不缺電中花很大篇幅討論備用容量也值得仔細檢視。

民進黨在該節中有一段民進黨執政時期,2005年行政院長謝長廷於行政院院會裁示,將備用容量率目標從20%降至16%;在民進黨第二任執政時期(2004年到2007)備用容量率實績值大都相等目標值,顯示本黨對於全國電力規劃與執行掌握獲得良好成效。這一段話為其執政期間備用容量率接近目標值列為其善於控制備用容量率的政績,個人讀後實忍俊不住。

電力建設為十年大計,新電廠由規劃/環評/招標/工程設計/設備製造/工地施工/系統測試/完工運轉時程漫長,由開始規劃到實際商轉都要十年左右。所以民進黨執政時完工之電廠均為國民黨執政時所規劃動工者,有如現任市長剪綵通車之捷運均為前任市長動工興建。民進黨將國民黨執政時預估電力成長所規劃興建之電廠在其任內完工而使備用容量率接近目標值引為本身政績,也未免太會替自己臉上貼金了吧。

民進黨指責馬政府上任第二年(2009)備用容量升為28.1%為馬政府不會控制備用容量之例證也是誤導。如前所述,電力建設為十年大計,馬政府就任時,施工多年的大潭電廠多部機組陸續完工,全台電力裝置容量增加不少。但20082009因金融危機,電力需求史無前例的連續兩年負成長,電力需求大幅下降。一來一往使得備載容量率高達28.1%,是當時環境使然,說不上什麼馬政府規劃不當。

但因環保掛帥,台灣這幾年電力建設緩慢,6年後的今日(2015)全台備用容量只有11.5%左右,今年72日真能提供調度之備轉容量低到只有1.9%。只要有任何一個大型機組跳機,全台即將面臨限電。這種窘境未來十年都不會改變,這是台灣今日面臨的重大危機。

民進黨能源政策中也指責但馬政府為了強行推動核四,居然把已經規劃好的電源開發方案刪除也是誤導。台電每年都會規劃未來至少十年的電源開發方案。台電每年估算未來十年尖峰負載的重要參考值之一就是政府及國內外各主要經濟研究單位。如果某一年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台電就會調整電源開發規劃,有些計畫會延緩,有些計畫甚至會取消。每年進行新的電源開發規劃目的就是一方面要確保未來不缺電,另一方面要避免過度投資。

台電因預估未來電力成長而刪除原規劃的新電廠本來就極平常,這也正是為何每年都要滾動式檢討重編電源開發計劃的根本原因。怎麼說得上是為了強行推動核四才取消已規劃好的電源開發方案?

民進黨能源政策明言備用容量要由目前的15%降為10%也極為可議。民進黨能源政策重點就是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使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由目前的3.8GW增加17.7 GW成為21.5 GW。為什麼要有備用容量?備用容量是為了防止現有電力機組大修或故障而無法發電而預為準備的後備電源。風力或太陽能都是靠天吃飯,風太大太小,或陰雨夜間,風力或太陽能就無法供電,所以裝置越多再生能源就需要更多的備用機組提供備用電力,所謂將目前15%備用容量調降為10%,豈不又是沒有意義的宣示?

3.5 增加就業率與綠能生產大國


民進黨的綠色能源20-20方案提出提昇再生能源發電量比重,至2025年(約十年)讓台灣綠色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20%,並創造二十萬個「綠領」就業機會。所謂創造二十萬工作機會也值得深入檢討。

以兩兆元創造二十萬工作機會表示以一千萬元創造一個工作機會,以機會成本比較:服務業不用一百萬元即可創造一個工作機會,同樣兩兆元可創造超過兩百萬個工作機會。更可怕的是,若每年電價漲兩千億元,我國工業界將喪失國際競爭力,因而失業人數恐上看數十萬人。

民進黨也經常指出我國為再生能源設備(主要為太陽能)生產大國,但本身再生能源佔比很低,意謂再生能源設備生產大國就應該是再生能源使用大國。本篇已解釋過台灣因地狹人稠,自然條件不佳,並不合適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業者應努力將太陽能面板外銷自然條件遠較我國為佳的世界許多國家,而不應強逼台灣人民大量使用太陽能。在此可另舉一例,冰上或雪上活動通常都有許多特殊設備或器材,我國製造業很強,自然可發展此類產業外銷冰天雪地的外國,但即使我國在此一產業全球市佔率高也不代表我國合適發展雪上、冰上運動。此為生產大國與使用大國不宜劃上等號的明顯例證。


四、非核家園


民進黨能源政策煞費苦心的提出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三大手段就是為了實現本篇所討論的非核家園終極目標。

民進黨新能源政策本文不過12頁。但其附錄解構核能神話,邁向非核家園洋洋灑灑竟有44頁之多,可見其對核能議題用功之深。但很不幸,其水平與市面上汗牛充棟的反核書籍不相上下 - 充滿錯誤。本文因篇幅所限,只能重點式評論。針對民進黨提出如此重要的正式文件,相關政府單位及國營事業實應提出正式文件澄清。

核能議題聚焦於兩個重點1.核能安全嗎?2.核能重要嗎?針對此兩點,本文作重點討論。

4.1 核災    


民進黨不愧文宣起家,在其非核家園論述中開宗名義即為以下一段話“20113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7(最嚴重等級)核災,此複合式的災害造成超過15千人死亡,將近20萬人無家可歸,再次喚醒世人對核能安全的疑慮。該段十分巧妙,一般讀者匆匆讀過該段的印象就是核災造成了福島地區大量死亡。事實如何?造成15千人死亡的原因是地震及海嘯。雖然日本311“東海大地震造成了福島核災,但至今沒有一人是因為核災造成的輻射而死亡。民進黨文章一開始即暗示核災對15千人死亡應負重大責任,實為一應受強烈譴責的惡意誤導。

民進黨能源政策附錄邁向非核家園第一節台灣承擔不起核災的風險整整有12頁之長,給一般讀者的印象是台灣核災發生在即,應加緊規劃逃生路線。但仔細回顧,台灣核電廠六部機運轉都超過30年,總共安全運轉超過200反應爐年。近年台灣核電廠運轉績效在全球有核能電廠的30餘國中,排名第六。




台灣核電可說績效極佳,十分安全,怎麼會如民進黨暗示台灣核能電廠危在旦夕?兩年前發生核二螺栓事件時,也有反核人士聲稱核二若重啟,台灣將不保。但核二1號機重啟已超過2年,兩年來為台灣提供了150億度的廉價電力,台灣何時不保

民進黨對車諾堡核災巨細彌遺的描述,好像台灣也會發生車諾堡式的核災。民進黨難道不知道車諾堡核電廠與台灣使用的西方式核電廠完全不同?車諾堡核電廠是一魚兩吃,除了發電外還肩負製造原子彈原料()的重責大任。台灣反應爐為輕水式反應爐,以水作為中子的緩衝劑,車諾堡核電廠是以易燃的石墨作為中子緩衝劑,設計完全不同。台灣封閉式反應爐鋼板厚達20公分,其外並有厚達1.2米以鋼筋混凝土建成並襯以鋼板之圍阻體。車諾堡核電廠為了經常性的抽取燃料棒粹取其中的鈽作為原子彈原料,核電廠並無西方式的封閉式反應爐,更沒有圍阻體。事件發生後一發不可收拾,輻射物質散布於外界環境。美國三浬島電廠也發生了如車諾堡一樣的因喪失冷卻水導致核燃料融毀事件。但因其有封閉式的反應爐,融毀之燃料棒全部留存在反應爐底部,輻射物質並未散布於外界。台灣反應爐設計與車諾堡完全不同,台灣決對不可能發生車諾堡式的核災,民進黨大談車諾堡核災恐嚇台灣人民,心態可議。


4.2 地震


上段以車諾堡核電廠為例討論核災。但台灣人民更為關切的是與台灣條件較為接近的福島核災。國外許多地方沒有地震,許多國外媒體就將環太平洋地震帶一筆帶過,直覺認為建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核電廠都一律很危險。但台灣人民不要忘記自己才是地震專家。大家都知道台灣地震多發生在東西兩岸,花東地震多,百年來白河、集集大地震都發生在西岸。台灣南、北地震規模小於東、西兩岸(核電廠選址即在南北兩端)。換句話說地震規模不是到處都一樣,在台灣是常識,國外媒體反而會忽略這一點。民進黨引用國外媒體資料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小小台灣地震規模都不一樣,台灣、日本相距千里,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當然更不相同。地震規模大小取決於斷層長度,921地震是台灣百年來最大地震(規模7.6),造成此一大地震的車龍埔斷層長約100公里。造成日本311地震(規模9)的東海斷層長500公里。地震規模是以其能量對數表示,日本311地震之能量為台灣921地震能量的120倍。台灣沒有貫穿全島長達500公里的斷層,所以台灣不可能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

核能電廠結構十分堅固,即使發生規模九之地震也未能破壞核能電廠。日本311地震發生時,距震央更近的女川核電廠測得之地表加速度大於福島核電廠,但因其地勢較高,未受海嘯襲擊,所以安然無恙。福島核電廠地勢較低,受到海嘯淹没造成電廠全面斷電,才導致核災。所以吾人更應研討的台灣可不可能發生日本311般的大海嘯,答案也是否定的。

4.3 海嘯


首先要說明的是:日本外海海溝走向與日本本島平行,所以海嘯前進方向直接襲擊日本本島。但位於台灣北部外海的琉球海溝走向 與台灣本島垂直,避開了海嘯的直接襲擊。位於台灣南方的馬尼拉 海溝也只有小部份和台灣平行,海嘯溯上高度也有限。

其次,台灣東部外海地形也與日本迥然不同。日本外海地形平緩,為海嘯爬坡溯上提供了絕佳條件。而台灣東部外海地形陡降,海嘯溯上不易。1960年智利發生了規模9.5的大地震,造成嚴重海嘯,由太平洋東岸直擊太平洋西岸,在日本造成了6.4公尺高的海嘯,但在台灣只造成了1.1公尺高的湧浪。

在福島核災後,政府就再度檢視現有核電廠(核一廠到核三廠) 及核四廠在海嘯來襲時是否仍能確保電廠安全無虞。國科會曾針對西太平洋可能造成海嘯的22個地點進行模擬。模擬結果顯示海嘯在各核電廠的溯上高程都遠低於電廠高程,顯示各核電廠防海嘯設計高程皆有足夠的安全餘裕。

由以上討論可知台灣與日本完全不同,台灣没有發生日本311般的九級大地震及連帶而來的大海嘯的地理條件為一科學事實。

全球有超過400部核能機組,累積運轉四十年來超過一萬反應爐年,共發生三次核災。三浬島核災輻射物質未散布於廠外,雖然電力公司蒙受巨大財務損失但廠外居民未受影響,依然安居樂業。對周遭環境造成災難的只有車諾堡及福島核災。但如前所述車諾堡電廠設計與台灣核電設計完全不同,台灣不可能發生車諾堡式核災。台灣地理條件與日本也完全不同,台灣不可能發生311般的大地震及海嘯造成核災。如果台灣核電廠沒有上述兩大核災的,就不會有發生核災的。民進黨能源政策中大肆宣傳此兩大核災作為其非核家園論述之基礎,立論實屬薄弱。

4.4 核電成本


全球目前有30個國家超過400個核能機組正運轉中。目前也有15個國家正在興建60個新核能機組。各國大力發展核電根本原因就在於核電成本十分低廉,有助國家經濟發展。但針對此一事實,民進黨不但不願承認,還一再散布錯誤訊息。在其能源政策中一再詆毀台電"刻意低估核發發電的成本"

民進黨抹黑台電造假帳也非一朝一夕了,但民進黨似乎有"選擇性遺忘"的特性。民進黨似乎忘記了本身曾有8年是台灣的執政黨。陳水扁當政時台電財務報表顯示核電成本較今日猶為低廉,難不成民進黨執政8年也掩護台電做假帳?這種惡意抹黑的行徑實非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應有的作為。

民進黨在其能源政策中不忘描述核四預算一再追加的過程,但民進黨又犯了"選擇性失憶"的老毛病。民進黨難道忘了核四預算增加,工期延誤的單一最大原因就是2000年陳水扁叫停核四工程所造成的?當時核四叫停110天,許多廠商與台電解約再重新議約造成成本暴漲的後果是何人何黨所造成?但民進黨今日反而回頭指責台電建廠預算控制不佳,真令人有時空錯亂今夕何夕之感。民進黨健忘,人民可不健忘。

民進黨並將日本四座同型(改良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的造價與核四比較,指責核四造價高了10%20%。但日本這四部機組是在十年,二十年前所完工,其建造過程中也未發生停工/復工影響工期的重大事件,台電在多年後完工的核能機組預算也只增加有限,也不宜構成大力責難台電的理由。

4.5 核電電價


核電對台灣為何如此重要?兩年前油電雙漲造成極大政治風暴,大家應記億猶新。但電價暴漲的根本原因實因在社會"反核"、反煤"的氛圍下,我國過去十年核電、煤電建設幾乎全面停擺。爭議較小但成本最最貴的燃氣機組反而大量完工之故。

燃氣機組價格高昂,本只合適作為中、尖載發電。但因目前電力系統中價格低廉的基載電廠(核能、燃煤)極端不足,昂貴的燃氣電廠竟然24小時發電作基載電廠提供電力。

以去年(2014)為例,燃氣電廠提供704億度電,但如果電力系統中有合理數量之基載機組,輔以我國裝置容量極大的抽蓄發電(裝置容量與核四兩部機相當),可配合調度尖離峰電力,則燃氣電廠作為尖載電廠發電300億度應已足夠。表示目前由燃氣電度提供的其餘400億度電可由核電或煤電提供。

去年核能、燃煤、燃氣發電每度成本分別為0.96元,1.30元及3.93元,如果400億度燃氣發電分別由核能或燃發電取代,今年發電成本可降低1200億元或1050億元。不錯,因為反核反煤,去年我國發電增加了1000億元以上的發電成本。

民進黨不思改進我國目前因環保掛帥而極為扭曲的電力結構,推出的能源改策竟然是要將較燃氣發電猶為昂貴的再生能源取代成本最為低廉的核能發電。依能源局資料,目前屋頂型及地面型太陽能平均躉購費率每度6元,離岸風力躉購費率每度5.6(兩者均較去年燃氣發電每度3.39元猶高)。將時針快轉到2025年,若全台當真成了無核家園而以再生能源取代現有核能發電提供的400億度電,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近2000億元。

以上討論2014年因電力結構不佳,導致每年發電成本增加1000億元,及2025年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另將增加2000億元此類天文數字一般人恐不易掌握。但試以消費券為例,2009年因金融危機全台每人發放3600(3口之家共10800)的消費券,而消費券的總預算為830億元。表示了民進黨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全國每戶人家將增加負擔25000元。此非危言聳聽,民進黨能源政策中一再以德國為表率,但完全避提德國電價為台灣4倍的事實。台電目前年營業額6000億元,電價增為4倍表示每年增加1.8兆電費,與全國每年稅收相當。電費增加4倍表示全國人民及企業增稅100%,這是民進黨能源政策的目標嗎?

以上純由發電成本考量即知核能發電對台灣的重要性,在本系列減碳一篇也曾指出核電對減碳的重大頁獻。本篇討論去年發電成本時顯示以燃煤或核能取代燃氣節省發電成本相當。但以核能取400億及燃氣發電不但省錢,每年還可減碳1600萬噸,但以燃煤取代則碳排增加2000萬噸。這是在基載電廠(核能、燃煤)相互比較時核能發電的絕大優勢,今年年底在巴黎將召開全球氣候會議,會議結論對各國減碳恐有嚴苛要求,核能優勢將更為明顯。

由成本和減碳兩個角度深入分析,大家應可了解核能發電對我國極為重要。


五、總結


5.1 政策總體檢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二十年來凝聚群眾的神主牌,但近年來國際社會為對抗氣候變遷對各國減碳目標又有很大的壓力,民進黨也不能不回應。為了同時達到非核減碳這兩個目標,民進黨制定能源政策時也實在煞費苦心。要同時廢核又減碳只有在兩個條件下才可達成。

一、電力零成長:只有在電力零成長的條件下,以1.5兆元設置的再生能源取代廢核後的無碳電力缺口後,電力碳排才能保持與目前相當。

二、減少碳排40百萬噸:在上述第一個條件成立的情況下,更要窮盡各種手段減碳,使2025年碳排回到2000年水準。

但依本文一系列的討論可看出這兩個條件都完全是畫餅。為達到電力零成長,民進黨所規劃的工業部門、服務部門及住宅部門節能目標都完全經不起實際數據的檢驗。換句話說,只要經濟成長,電力絕不可能零成長。依學術單位嚴謹推估,2025年電力系統用電將較今日增加500億度。

民進黨規劃的四大減碳手段:提高燃煤電廠效率、燃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碳捕捉與封存(CCS)及產業轉型,在實際數據的檢驗下發現也是其一廂情願的迷思。京都議定書簽訂近二十年來,全世界各國都深知減碳是極為艱鉅困難的挑戰,民進黨意圖以四個手段,四兩撥千斤的達成減碳目標,也太輕忽減碳的困難。

如果以上兩個條件都無法實現,表示民進黨能源政策目標(同時非核又減碳)無法達成。但非核實在是民進黨太重要的政策(列於其黨綱),就算目前國際時空背景與二十年前完全不同,民進黨也不可能放棄非核黨綱。在國際減碳的壓力下,民進黨又令人驚懼的意圖花費1.5兆元以又貴又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取代價廉又穩定的核能發電,實現其非核承諾,簡直視國事如兒戲。

5.2 缺電的影響


能源是何等重大國安議題:民進黨如此輕忽將其視為操弄選舉的工具,很基本原因可能是完全不了解缺電對台灣的傷害有多嚴重。僅舉缺電對台灣電子業的影響為例即可知電力的重要性。電子業為今日台灣明星產業,電子業撐起台灣經濟的半邊天。由今日電子業用電幾為全部工業用電之半(40%),即可知電子業在台灣經濟的份量。在電子業中有所謂兩兆產業:一為半導體產業,一為面板產業。

個人二十年前曾參與許多科學園區建廠工程,深刻了解電力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以半導體製程而言,晶圓在生產機台之製程有數百、甚至上千流程,生產週期需要1-2個月。晶圓在如此長的生產過程中,經不起任何一秒鐘的斷電。上週鄧部長參訪台積電時,台積電解釋晶圓廠暖機就要24小時,一旦停電就要重來。生產流程中不論濺鍍、蝕刻都是化學製程,一、兩個月的流程中一但停電,在機台上的晶圓全部報廢,連半成品都不是。台積電生產的積體電路是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極重要的一環,發生大規模延遲交貨影響台積電商譽的後果及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恐怕不是吾人可以想像的。

另一兩兆產業即為面板產業。面板產業的上游是玻璃產業。目前美商康寧公司在台灣有上千億元的投資,在中科及南科都設有工廠,以矽砂為原料在熔爐中以高溫製造特殊玻璃,再提供下游廠商作為生產電腦或電視的面板。康寧製造玻璃之熔爐完全是以電力加溫,溫度極高(上千度),製程中溫度控制至為重要。熔爐加溫後不再降溫,直到數年後廢爐換新爐為止。製程中若停電,必須以緊急電源將玻璃膏倒出以免凝於爐內。清爐後重新加溫,啟動生產,再開始製造玻璃歷時至少一個月。

康寧目前在中科、南科均有設廠就近供應該二園區的面板廠商。康寧在台灣投資超過千億,是美國在台最大投資廠商。康寧製造之玻璃供應台灣過半面板業者,所以如果發生停電,不但康寧損失慘重,下游面板廠也將因缺料而停擺一個月,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也極為重大。

本篇是討論缺電對電子業的影響,並不表示缺電對其他產業沒有影響。大家可以想像中鋼高爐如因缺電造成鐵水凝固,高爐報廢的場景嗎?石化產業停電除停產外,也恐發生工安事件。

民進黨經常指責台電備用容量率太高,並將降低電力備用容量率列為其政績,致使台灣目前電力之備用容量率為全球最低。當然如果備用容量率高表示有較多機組可能未充份利用而造成過度投資。這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何國外電力備用容量率都高於台灣?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缺電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過度投資的損失。即使因電力需求預測失準造成備用容量率過高,但只要經濟成長電力需求持續成長,通常一、兩年內備用容量率就會降為目標值。但如果備用容量率過低,如前所述,電力建設為十年大計,缺電限電對國經濟造成的深遠影響決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


5.3 國家前途


孫子兵法第一章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承平之世這句話完全可以改為能源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球各國都深知能源的重要,全球地緣政治,大國博奕無不圍繞著能源打轉。

我國常將韓國作為全球商場上的勁敵,以下試以韓國能源政策與我國作一比較。韓國政治人物深知核能在確保其能源安全、供電成本及為無碳能源的各項優勢。韓國核能起步較我國為晚,1984年我國有5部核能機組時韓國只有2部,但30年下來,我國仍只有6部核能機組,韓國已有22部機組,並有4部機組在建設中,在2030年當我國成為無核家園時,韓國規劃將擁有32部核能機組為其提供40%的廉價電力。屆時與韓國相較,我國每年單單能源支出就將有二、三千億的劣勢,我國產業如何與其在全球競爭?

世界各國都深知能源是國家生存、社會運作的血脈。對能源政策都特別慎重,無人敢將影響國運的能源政策如民進黨般視為兒戲。各國大選時各黨在能源議題上或有出入,但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一項則是目標一致。民進黨能源政策本末倒置,環保民粹掛帥,置國家能源安全而不顧,這正是上月華爾街日報批判其能源政策的重點。

民進黨聲稱其為執政已準備四年,但由民進黨能源政策觀察,民進黨其實並沒有準備好。華爾街日報社論中明白指出台灣大選缺乏針對能源政策的辯論。
本文對民進黨能源政策提出全面質疑,準備班師回朝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沒有閃躲的權利,而應誠實向全體選民作清楚的說明。

讓本次大選的能源辯論就此開始。



5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