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短評:由中研院修正稿談朱棣文




數天前本部落格寫了一篇短評:請教中研院,海水上昇多少?。中研院從善如流,修正了該新聞稿。將原稿中引述朱棣文演講「溫度每上昇攝氏1度,將使全球海平面上昇6到9公尺」更正為「根據對上一個冰河時期前的研究,當時全球平均溫度只比現在高出攝氏1度,但海平面卻高出6到9公尺」。個人看了此修正稿,更感驚訝。


讀了本部落格上一篇文章的人自然了解上世紀溫度約上昇攝氏1度,海平面上升約20公分。依聯合國估計,溫度上升攝氏2.2度及3.7度,海水將較今日上升48公分及63公分。朱棣文為何不引用這些資料而要扯什麼上個冰河期?

原因也很簡單,引用正確資訊,一般民眾可能會認為全球暖化沒什麼嚴重,但一般人對正確暖化資訊並不十分了解,單單聽了朱之演講,很可能以為溫度每上昇攝氏1度,將使全球海平面上昇6到9公尺。

每次冰河期循環為10萬年,10萬年間,地球繞日軌道,地軸偏心角度,全球冰河分布,植被分布,火山爆發頻率,溫室氣體濃度都不一樣,引用上次冰河時期前的資料除了誤導有何意義?如果可以直接引用上次冰河期前資料,全球氣候學家又何必如此辛苦的建立大氣環流模型等電腦模型模擬未來氣候變化?

朱棣文是極端暖化威脅論的信仰者與傳播者,個人在上月出版的新書「台灣的能源災難」中有一段論及朱棣文,茲摘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但今天「能源轉型」這四字常被誤用並誤導民眾,主要問題就是不了解「時間尺度」。能源轉型是需要大量投資,過程極為緩慢的過程。有意義的能源轉型極為費時,超過一個世代(三十年),任何認為十年內可達成能源轉型的預言,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以失敗收場。
很不幸,非能源專業人士完全不了解這一點。報端時常有發明各種「新能源」的新聞,個人不止一次被讀了這類新聞的熱心人士告知「能源革命即將發生,化石能源即將被淘汰」,當然這類新能源多半是各種千奇百怪「再生能源」。

歐巴馬是極為相信暖化災難的總統,在任內不斷努力推動各種減碳法案及各種減碳行政命令。歐巴馬在初上任時任命了一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朱文(Steven Chu)為能源部長。朱文就屬於對傳統能源嗤之以鼻,熱切擁抱「新能源」人士。能源部不久就傳出一個故事:「你和部長討論能源時,如果沒有奈米( Nano)或生物(Bio)帶頭的辭彙,部長馬上就失去興趣」。個人讀後對美國能源部官員的無奈與幽默不禁會心一笑,深感朱文實在走了偏鋒。果不出其然,歐巴馬第二任時就找了一位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物理學家出任能源部長。在歐巴馬第二任,美國也在三浬島事件 30多年後首次新建核能機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