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李遠哲反核四(一)

去年個人出版的"能源與氣候的迷思"結語中有這麼一段話:

年前在某次小型聚會時曾邀請當時的工研院院長演講,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工研院年底董事會都要審核所轄各所次年的預算。當光電所、資通所等向董事們報告來年工作計畫及所需經費時,因為報告內容都各有專業,除非本行專家,一般董事都不見得完全了解,所以提問很少,預算都順利過關。但一輪到能資所(現改為綠能所)報告時,問題就一籮筐,因為大家都自認很懂「能源」。院長說好像只要會開電燈開關(他還比了一個開開關手勢),就是「能源專家」,語畢哄堂大笑。

為什麼許多人都自認很懂能源?因為能源實在太貼近生活了。誰不會開電燈?誰不會用瓦斯爐?誰不會加油?在現代社會使用能源,人人都是專家。但能源的供給面就遠為複雜。會消費並不等於懂生產。太多毫無能源相關經驗的人,竟然自認為很懂能源,還特別喜歡為能源政策出主意,提意見,下指導棋。


很不幸的,李遠哲就屬於這一類人。2010年天下雜誌454期,李遠哲大力提倡海洋溫差發電,本人投書澄清,於天下雜誌次期刊出(詳下文),就可看出李遠哲能源知識是頗為偏的。今日李遠哲反核四的四點理由,本部落格均有討論,不再贅述。本人投書全文如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溫差發電可靠而值得大力開發?

454期《天下》封面故事刊出李遠哲先生建議台灣應發展海洋溫差發電。李先生為國重要意見領袖,為免一般民眾遭到誤導,溫差發電在我國是否可行似有澄清的必要。溫差發電並非新生事物,這種想法於十九世紀由法國科學家所提出。美國及日本在七0年代分別於夏威夷及諾魯裝置試驗溫差發電設備,但都沒有成功發展成商用發電廠。有幾個先天缺陷難以克服:

一、      海面溫度約二十六℃深海溫度約五℃溫差只有二十一℃。新型火力電廠蒸氣溫度約六百℃,冷凝水溫度約二十六℃,溫差五百七十℃,發電效率與溫差(對溫度計算)有正比關係。所以海水溫差發電淨實際運轉效率通常只有一%〜三%與新型力電廠實際運轉效率四十%左右相較,效率太差。

二、      溫差發電需將大量海水由一千米深處以抽水機抽上海平面,耗費極大能量。溫差發電扣除抽水所消耗的能量後效率更差,並無經濟效益。

三、      海事工程的大敵就是颱風,台灣東海岸面臨太平洋,經常受颱風侵襲。溫差發電設備是否能以合理成本由工程技術克服颱風之破壞實大有疑問。國外不乏因海浪及海風摧毀實驗溫差發電設備的先例。

國際上極為知名的能源專家 Vaclav Smil 將溫差發電列為「不得浪費納人錢繼續發展」的科技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國家將溫差發電考慮為可靠而得大力開發的再生能源。

延伸閱讀

李遠哲反核四(二)

4 則留言:

  1. 看了「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一書有許多收穫,深深覺得專業的判斷還是要回歸專業的人,但在媒體上提供能源意見灌輸民眾的還是名嘴、藝人和政治人物為多,覺得與眾人息息相關的能源知識不夠普及,希望陳董有機會能多上主流媒體,將正確的能源知識傳遞給民眾。

    回覆刪除
    回覆
    1. 能源原本就是十分複雜的議題,全球各國沒有人敢當兒戲,都是由專業人士製定能源政策。台灣今日環保掛帥,外行領導內行,是國家的悲哀,也將造成國家的悲劇。

      刪除
  2. 一旦發生核災,將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結論是人類無法控制核能技術,不論經濟效益多高,只要風險太大就無法負起責任.此外,一定有人必須擔負起處理核廢料的成本.如果我們這一代無法處理核廢料,那麼就等於丟給我們的後代..........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參閱本部落格有關地震及海嘯的幾篇文章。核廢料請參閱"綠盟"文章許多專業人士留言。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