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台美公投與法國暴動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 台美公投與法國暴動
https://www.storm.mg/article/755687


上月台灣舉辦的10項公投中,有3項與能源有關。

公投過後,社會上似乎只關注「以核養綠」公投過關,但對另兩項反煤電公投也過關,似乎少人關注。這兩則反煤電公投,一則規定每年降低火力電廠發電量1%,一則是禁止未來增建任何煤電機組。這兩則反煤電公投過關對發電成本的影響,更是無人聞問。

11
月初美國期中選舉,有些州也舉辦了與能源有關的公投。震驚世界的法國「黃背心」暴動,也是因為民眾反對調高汽油稅。在此不妨將台、美、法人民對能源議題的表現作一比較。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無須國産化照拿7塊1,經部涉嫌圖利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無須國産化照拿7塊1,經部涉嫌圖利
https://www.storm.mg/article/719624

一方面「以核養綠」公投過關,2025年非核期限作廢,離岸風電完工時程並無急迫性。另一方面監察院本月也剛對離岸風電招標適法性及招標過程荒腔走板提出糾正案之際,經濟部竟悍然蠻幹,在上週與達德及上緯及兩家廠商簽訂20年購電合約。

經濟部在辯護其遴選費率較競標費率高出一倍以上的主要説辭為前者有國産化任務,後者沒有,顯然依經濟部認知,推行國產化不是免費的午餐,廠商因此是要付出額外代價,廠商也如此認為。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短評:梁啓源教授能源配比初探



昨天(12/16)聯合報有篇梁啓源教授的重量級文章,討論公投後台灣的能源走向,資料十分豐富,顯示梁敎授的用心,梁教授在文章最後建議一個能源配比:綠電10%,核電17.5%,煤電32.5%,氣電40%。當然此一配比遠佳於蔡政府的綠電/煤電/氣電各20/30/50%的配比,但個人仍覺得有進一步研討的空間。

穩定而便宜的電力謂之基載電力,在台灣就是核電與煤電,梁案基載為50%,當然遠優於蔡案的30%,但遠遜於韓國核電28%,煤電42%,基載70%的配比。

2013年六部核能機組均正常發電時,台灣灣基載占比60%,2017年數部核電機組無釐頭停止運轉,基載占比己降為50%。馬總統曾提出綠電/核電/氣電/煤電占比分別為10/20/30/40%,基載恢復為60%,實為較佳的配比。初步估計以每年發電成本(含碳價)而言,梁案雖較蔡案約低1000億元但較馬案高出1000億元。

以下為比較馬案/蔡案配比的文章:
能源配比,馬案蔡案判若雲泥


此文為初探,將寫一篇比較蔡/馬/梁三案及韓國配比成本/碳排計算方式較詳細的文章。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離岸風電 官員的神邏輯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離岸風電 官員的神邏輯

近日離岸風電劇情越來越精彩。上週監察院針對經濟部辦理離岸風電過程提出糾正案,週一經濟部沈部長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喊寃。最精彩的一句話就是經濟部標案為全民省了4000億元。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可以先讀一則笑話:某甲頭腦不是很靈光,第一天花了5兩銀子買了一個市價1兩銀子的商品。第二天學乖了,花1兩銀子買了一個同樣的商品。友人笑他第一天寃枉多花了4兩銀子,某甲憤憤不平,大聲抗議說他第二天省了4兩銀子,此乃笑林廣記經典笑話。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萬事莫如廢標急——-再論離岸風電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萬事莫如廢標急—再論離岸風電
https://www.storm.mg/article/693019

週六有兩則與離岸風電有關的重大新聞:一則為監察院對經濟部提出糾正,指出離岸風電招標有諸多失誤,要求經濟部必需通盤檢討。一則為行政院主導要先行發放「有條件許可函」,協助風電業者趕在本月底前與台電簽約以適用今年每度5.8元的躉購費率。

讀了第一則新聞,不禁為監察院叫好,監察院此一糾正案向世界展現台灣人並非全部魯鈍無知容易被騙,也向後世展現今日御史為了維護全民權益,不畏權勢的風骨。此一糾正案有其重要歷史地位。讀了第二則新聞不禁感嘆蔡政府胡作非為,無法無天的程度也沒有下限。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占便宜還賣乖的風電雙簧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占便宜還賣乖的風電雙簧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51452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一日聯合報頭版新聞為「風電商反彈,綠能添變數」,內版又有一新聞「經部:拿出數據、別喊價」。


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週四經濟部公布明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將由今年每度5.8元降為明年的5.1元,風電業者就求爹爹告奶奶的呼天搶地起來。但細究真相,5.8元降為5.1元降太多了嗎?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公投過關 風電棄標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公投過關,風電棄標
https://www.storm.mg/article/653358

週六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該公投主訴為「廃除電業法第95條」,而電業法第95條正是規定台灣於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的條款。公投展現的最新民意為人民並不希望台灣在2025年成為非核家園。

此一公投是台灣人民第一次以公投方式展現「反核」並非全民共識,至於訂定非核年限更為大多數人民所唾棄。此次公投的更大意義是人民為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投下了不信任票。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無腦的公投提案:「火電占比降低1%」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無腦的公投提案:「火電占比降低1%」
https://www.storm.mg/article/636179

本次十項公投案中有兩項與火力發電有關。分別是第7案「你是否同意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及第8案「您是否同意確定『停止新建擴建任何燃煤發電廠或發電機組(包括深澳電廠擴建)』之能源政策」。

7案及第8案由國民黨提出,基本上是〝反空污公投〞,目的是以減少火力發電(尤其是燃煤發電)配比以改進空氣品質。

每項公投都安排五場電視辯論,個人也抽空看了反空汚公投的辯論,看後不禁搖頭,因雙方都有太多誤解與誤導。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頼清德院長只問勝選,不問蒼生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
賴清德院長只問勝選,不問蒼生

https://www.storm.mg/article/617578

許多可由科學辯證得到答案的議題,在民粹理盲的台灣,就是有理講不清。核能是一項,空汚也是一項。

雖然蔡政府對火力電廠空汚只占極低比率(約3%)心知肚明,但在燃煤電廠被認定為空汚元凶而遭到一面倒抹黑的大環境下,為了避免擴大對選情的衝擊,行政院賴院長放棄堅持科學論證而在上月宣布深澳電廠停建。在賴院長宣布停建的前一天,經濟部還信誓旦旦的強調深澳電廠對北部供電極為重要,但政治掛帥,專業只能靠邊站。停建深澳,北部缺電又不是馬上發生,短視近利的政客豈將未來北部將嚴重缺電這種重大國安危機當一回事。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學術界反核連署」平議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學術界反核連署」平議


https://www.storm.mg/article/599410

本月24日選舉同時將舉辦十項公投,其中之一主題為「廢除電業法95條第1項」,目的在於解除2025年非核家園之法定限制,讓資源貧乏的台灣在能源組合多保留一個選項,也保留台灣一線生機。

政府及反核人士當然視此一公投為眼中釘。不論公投是否通過,若能催出數百萬張擁核票,必將對政府形成壓力並嚴重挑戰政府廢核時程的正當性。

日前個人看到一份反核學者連署反對此一公投提署之表單,其中列了五大理由反對核能並大力支持蔡政府能源政策,個人讀後十分驚訝。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短評:彌天大謊:福島核災將造成1300人死亡?





前兩天本人應邀到北投社區大學演講討論「以核養綠」公投。該演講略帶辯論性質,本人代表擁核方,反核方由台大社科院風險中心趙家緯先生代表。

不出所料,趙先生的演講錯誤百出,針對核安、核廢、綠能、電價、備用容量等陳述都嚴重誤導。在此僅試舉一例:


https://www.facebook.com/beitoucommunitycollege/videos/2061689830737171/?hc_location=ufi

在以上YouTube 14:30秒處,趙先生的投影片指出福島核災之輻射將導致1300人死亡,個人聽了大吃一驚。福島核災不但無人當場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之正式報告(詳以下連結),依福島核災釋出之輻射線劑量,未來也不會導致任何統計學上看得出來的死亡增加。依長期關注核能人士而言,這些陳述不是基本常識嗎?為何趙先生竟説出福島核災將導致1300人死亡的這種彌天大謊?

http://www.who.int/ionizing_radiation/pub_meet/fukushima_risk_assessment_2013/en/

當天本人在場,當場指出此一數字極端錯誤。但趙先生在其他場合演講舉出此數字必將誤導極多聽眾。

由此一例即可看出多年來反核人士恐嚇民眾的一貫技倆,由此一例也可了解趙先生其他論述的水準。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反風擁核」作為藍營選戰主軸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反風擁核」作為藍營選戰主軸
https://www.storm.mg/article/566226

據報載藍營對是否以原先支持之三個公投案(反空污,反深澳,反核食)作為年底選舉宣傳重點,黨內有不同意見。有人提出是否以「以核養綠」公投作為下一波宣傳重點,個人深慶藍營終於恢復理智。

「反空污、反深澳」隱含反煤,「反核食」隱含反核,藍營反核、反煤豈不是為蔡政府2025年綠電占比20%,氣電占比50%的政策背書?

全球各國能源政策最重要的兩個目標就是提供「穩定」與「價廉」的能源。以背景相似的日、韓、台三地而言,符合此二鐵律的就是同為基載電力的核電與煤電。

以日本而言,其能源政策在2030年要恢復核電占比20%,同時規劃增建45部大型燃煤機組。

以韓國而言,2016年核電占比28%,煤電占比42%。穩定而價廉的基載電力占比70%,昂貴而不穏定的氣電與綠電占比30%。與蔡政府規劃2025年基載電力占比30%,氣電綠電占比70%正好顚倒。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諾貝爾獎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啓示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諾貝爾獎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啓示

https://www.storm.mg/article/542671

上週諾貝爾經濟獎得奬名單公布,兩位得獎者之一的耶魯大學Nordhaus(諾德豪斯)教授是氣候經濟學大師,研究此議題超過30年,並發展了一個整合氣候及經濟的電腦模型DICEDynan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Economy )。DICE模型是美國環保署評估氣候變遷對經濟影響的主要工具,諾氏對氣候經濟學貢獻極大,獲頒諾貝爾獎實至名歸。

氣候變遷為今日全球顯學,對台灣能源政策影響極為深遠。目前蔡政府能源政策兩大目標即為「廢核」及「減碳」。為達成此二目標之手段「以綠電取代核電」及「以氣電取代煤電」都深受極端減碳思維影響。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陳鳳馨小姐專訪本人



個人昨天(10/13)接受陳鳳馨小姐一小時專訪討論能源問題,多半時間談電價,也談到覌塘深澳議題。有興趣網友歡迎收看。訪談從第五分鈡鐘開始。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013001140-260407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觀塘換深澳?又是一個餿主意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觀塘換深澳?又是一個餿主意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3042

上週行政院賴院長提出若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過關,可重新評估深澳燃煤電廠是否興建。此一重大宣示震驚社會,多半評論認為賴院長此舉是為了年底選舉考量,也有譏諷頼院長之前所說沒有深澳北部將缺電為谎言。本文嚐試不由選舉及缺電角度,而以遠為重要的能源配比角度探討此一議題。

從某個角度看來,能源議題極為困難,討論能源者眾,但紛紛擾擾,有如瞎子摸象,抓不到重點。從另一角度而言,能源議題又非常簡單,能源政策追求的不過是安全穩定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換句話說「供應安全」及「價格低廉」兩者正是全球各國制定能源政策的「鐵律」。

許多人討論能源都喜歡與外國比較,這也無可厚非。本來他山之石就可以攻錯。但每個國家的條件都不同,與外國比較就要選擇與台灣條件相同的國家比較。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離岸風電嚴重擠壓太陽光電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離岸風電嚴重擠壓太陽光電
https://www.storm.mg/article/521120

上週寫了一篇「台電評估棄綠電30%」在網路上引起許多回嚮。


台電澄清之新聞稿指出很難確認是否有該棄電報告。台電何必花時間在內部查證呢?該文引述黃得瑞教授白字黑字投影片,黃教授也聲稱有所本,直接請教黃教授究竟引自何本報告不是較為簡單?

台電在澄清文中指出電業法第八條明文規定:「於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下,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因此台電無棄綠電的可能。請注意該條規定台電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的前提是「確保電力系統安全」。本人上週文章重點即為指出當不穩定再生能源於獨立電網的台灣佔比過高,危及「電力系統安全」時,台電為了確保系統安全而棄綠電完全合法。台電並未解釋到底不穩定綠電於每小時供電占比多少時會危及電力系統安全。黃教授所提之報告可能正是檢討綠能占比上限及推估棄電比例的報告,此一重要報告不應以秘件處理,而應攤在陽光下,供全國人民檢視。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重大內幕消息:台電評估棄綠電30%



本篇發布於風傳媒:重大內幕消息─台電評估棄綠電30%
https://www.storm.mg/article/511367

上週在台北盛大舉辦了「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活動,蔡總統親臨開幕典禮並致辭,是台灣綠能界年度大事。配合該活動在南港展覽館舉辦了三天的「論壇」,個人參與了兩場,有驚人的發現。

個人參加一場有關氫能的論壇,第一位講者是黃得瑞教授。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黃教授大名,其實他是蔡政府能源智囊團要角,目前擔任綠能發展重中之重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籌備辦公室主任。黃教授也是「台灣氫能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

黃教授演講中有一張投影片(本文開頭),個人看後大吃一驚。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風電費率審定委員必將名留青史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風電費率審定委員必將名留青史
https://www.storm.mg/article/501803

離岸風力最近靜悄悄,但其實政府及開發商都在鴨子划水,進行各項準備動作。

離岸風電第一階段遴選在公佈時,有七家開發商,十個風場獲選。但每個開發案條件並不一樣,如風機完工併裝年分不一樣,國產化要求也不一樣。目前遴選結果雖已公佈,但未來各開發商簽約時間未必一樣,何時正式簽約對開發商影響重大。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陳立誠六分鐘減碳指標跳票演講




中國時報推出「無色覺醒」系列,邀請各界人士討論民眾關心議題。本人預錄討論減碳指標跳票的六分鐘演講已於今日播出,歡迎觀看。無色覺醒》陳立誠:蔡政府的這群外行人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研討詹長權/莊秉潔「深澳電廠空汚致死」議題


本文發表於蘋果論壇:深澳電廠空汚致死平議

昨天許多媒體都以極大編幅報導台大公衞學院詹長權教授及興大工學院莊秉潔教授之研究,指出深澳電廠運轉15年可能造成576人死亡,因此不應興建深澳電廠。

詹教授在麥寮六輕有十餘年連續追蹤化工廠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數據極為豐富。但個人未見詹教授對燃煤電廠對公共衞生影響的長期追蹤論文,莊教授的空汚模型也與環保法令規定不同,所以該團隊的結論實有賴進一步驗證。另外造成死亡也很模糊-人總有一死,減短多少年壽命是否為較有意義的指標?

但退萬步,假設該團隊結論正確,是不是足以構成不建深澳電廠的理由則直得作進一步的探討。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駁斥「為了個人私利,揭穿陳立誠的謊言」一文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陳立誠觀點:駁斥「為了個人私利,揭穿陳立誠的謊言」一文

http://www.storm.mg/article/487689

個人去年於大愛電視台「人文講堂」發表電視演講----能源問題攤開說,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頗具影響力。

但說真話不免踩到有些人痛脚,數月前有人傳來王漢銘先生在「放言」上寫的「為了個人私利擁核,揭穿陳立誠的謊言」一文反駁個人在大愛電視台的演講。該文水準低落,錯誤百出,個人懶得理會。但近日發現該文在網路上一再出現,為免一般讀者為其誤導,謹在此針對該文之謬誤一一破解。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短評:再談地熱發電是空頭支票



週一部落格發表陳立誠六分鐘綠能指標跳票演講及地熱必然跳票,友人傳來一位中油退休前輩的看法,很值得大家參考,進一步了解蔡政府外行團隊的空頭支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別的我不很深入,但地熱運用一事我相當清楚,遠在民國50年代政府就已經在考慮地熱能源利用問題,中央地質調查所在約民國55、56年間委託中油在現在陽金公路中湖到冷水坑間,七股山對面的七星山麓打了第一個地熱探勘井馬槽一號,並在鄰近蓋測試用的地熱木材乾燥廠和利用地熱養殖鱷魚試驗場,後來又在現在冷水坑遊客中心的位置打了馬槽二號地熱探井,又利用一個暑假在北投惇敘高工操場也打了一個地熱探井,58年7月到8月由地調所主導,找了一批台北工專主修地球科學的學生調查北投到金山間整個火山群地下水的分布及連通狀況,在下也參與了那個工作,所以相當清楚,同一時期中油在宜蘭清水一帶也打了幾口地熱探井,目的在了解東部因岩層擠壓產生的地熱是否有商用價值,我們去過的清水熱泉就是地熱井的副產品,整個地熱調查大概足足忙了二三十年,結論是大屯火山區酸性太強(我們為保護井孔,會安裝從井底到地面的一整串鋼管以避免井孔坍塌,為了抗酸,馬槽地熱井的保護套管改用特別訂製的不鏽鋼管,安裝兩天後用儀器探測,竟然發現整串不鏽鋼管差不多已完全被溶蝕掉,估計地下水酸度跟濃硫酸差不多),無法利用,而東部的地熱也因無法穩定供熱及供水沒有實用價值,40多年前政府已弄得清清楚楚的不可行方案,敢拿出來唬弄選民,更可笑兼遺憾的,竟然還有許多人信它的,真是悲哀,這樣的國家不亡,哪個國家會亡。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陳立誠六分鐘綠能指標跳票演講


中國時報推出「無色覺醒」系列,邀請各界人士討論民眾關心議題。本人預錄討論綠能指標跳票的六分鐘演講已於日前播出,歡迎觀看。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深澳電廠對北台灣無比重要



本文發布於蘋果日報:深澳電廠對北台灣無比重要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830/1420309/

興建深澳電廠成為社會眾所矚目的議題,深澳電廠是否應該興建可由區域及全國兩個角度來探討。

台灣用電基本上分為北、中、南三區,最佳情境是各區用電,供電平衡,如此可減少越區輸電的風險及電能損耗。輸電線路及輪電鐵塔占地很大,因土地限制越區輸電也有其限制。台灣北部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夏日尖峰負載佔全國4成,但土地資源極為珍貴,電廠興建不易,多年來用電都仰量中電北送。

由區域性角度研討深澳電廠有無興建必要要看三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