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請教沈部長,電價只上漲兩成?


本文發佈於中國時報:電價僅漲兩成

今日報載經濟部沈部長表示,因應非核家園等能源轉型政策,2025年電價每度約上漲0.5元,漲幅約20%,並強調這不是「非核家園」代價,而是推動綠能代價。

政府談電價從來只說每度漲多少錢及百分比,從來不提發電成本真正增加了多少,每度0.5元及20%看起來不多,但保守假設2025年總發電量2500億度,每度漲0.5元,每年發電成本就要增加1250億元。以全國2300萬人口計算,每人分攤5500元。

2025年,電價〝只漲〞1250億元也令人不解。今日最便宜的地面型太陽能,每度電躉購費率約4.5元,離岸風電更高達6元,以綠電取代400億度核電(每度成本0.9元),每年發電成本即將增加1600億元,高過政府估計之1250億元。這筆天文數字怎麼不是「非核家園」代價?

能源轉型除以綠電代核電外,另外要將在林口、大林五部大型燃煤機組完工後發電佔比近50%的煤電在2025年降為30%,而以燃氣發電取代。過去5年燃氣發電每度電平均成本較燃煤發電約高2元,以氣電取代將煤電,發電成本又將增加900億元。以綠電代核電與以氣電代煤電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2500億元(全國每人分攤11000元)。電費將增加40%而不是沈部長所說的20%,更不是李前部長所說的10%

蔡政府運氣也實在好,錯誤政策因國際燃料價格大跌而未彰顯。去年核一、二廠各有一部機因政治力介入而停機,每年少發130億度電而由燃氣發電取代(綠電還來不及補上),如果氣價維持2014高價,燃氣發電每度成本3.92元,發電成本會增加400億元。但一方面氣價大跌,氣電取代核電發電成本增加降為150億元,另一方面因煤價、氣價都大跌,佔發電量最大比例的煤電與氣電成本也大跌,台電帳上反而有大筆盈餘,掩蓋了兩部核能機組未運轉造成發電成本增加的事實。

蔡政府目前以氣電代煤電政策也是賭未來30年全球氣價永遠保持低迷,但未來30年國際燃料價格誰能預測?將台灣經濟押注於氣價永遠低迷,睹注也未免太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