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全面放棄基載電力?

篇發表於風傳媒:全面放棄基載電力?

近日台電公布的電源開發計劃展現了一個極為奇特的趨勢,對國家影響極為巨大。這個趨勢証實了華爾街日報之前的一篇社論;台灣選擇脆弱(Taiwan choose venerability

為什麼說台灣自我傷害選擇脆弱?全世界國家製定能源政策最重要的兩個考量就是〝確保供應〞及〝成本低廉〞。每個國家自然條件不同,所以最佳能源組合也各不相同,但上述兩個條件是各國製定能源政策的〝鐵律〞。

以台灣而言〝穩定而價廉〞的電力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基載電力」。在台灣符合基載電力條件的就是核電及煤電。

但如詳細檢視台電最新的電源開發計劃將會發現在十年內不但核電全部除役(這一點眾所週知),更驚人的是除了已在施工中的燃煤機組及動工機率趨近於零的深澳機組外,未來十年新規劃的機組全部是再生能源及燃氣機組。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北部核電全停擺

篇發表於風傳媒:北部核電全停擺

昨日報端有一則重要新聞,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該新聞報導核二廠因現有用過燃料池滿載,擬改造用過燃料池旁邊的〝裝載池〞以貯放用過燃料以保持核二廠正常運轉供電但遭原能會退件

新聞指出核二廠一號機預計於今年11月底停機大修,因用過燃料無處可去將面臨停機。改造裝載池要經原能會審查批准方能施工,前後約需一年。如果改造裝載池一案不立即啟動,明年7月前工程無法完工則核二廠一號機無法在明年夏季供電。

整個事件極為複雜,為什麼要動用到〝裝載池〞來貯存用過燃料?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台電不當替死鬼

本篇發表於東森論壇台電不當替死鬼


為慶祝公司成立七十週年,台電在兩個月前舉辦了一個大型的國際研討會。在開幕致辭中,台灣黃董事長語驚四座的說:〝未來限電,誰當替死鬼?〞。兩週前台電公布了台電長期電源開發方案報告(10505案),個人讀後不禁感慨:台電真的不準備當限電替死鬼了,因為在新的方案中大家最關注的〝備用容量率〞已經不見了。媒體評論也有提到此點,但這議題實在太重要了,很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中研院插手能源政策?院士不管管嗎?


中研院今年院長選舉鬧出喧然大波,這兩天的院士會議也眾所矚目。但報載中研院正研擬「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並在院士會議提出期中報告。中研院插手能源政策,個人期期然以為不可。

中研院是國家最高研究機構,為何不宜插手能源政策?原因非常簡單,細數中研院三十個所(中心),有任何一個專長能源嗎?

僅以負責該建議書的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王寶貫而言,是能源專家嗎?王寶貫是氣象學家,個人聽過他的演講,以數值模型展現雲的變化。在其專業領域,個人實為感佩。但氣象和能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中研究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是國內研究氣候變遷的重鎮,當然氣候變遷有相當程度是因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但環變中心的專長是在研究大氣中二氣化碳增加的後果,至於如何減碳則完全不是該中心的專長。但中研院各單位中,好像只有環變中心和能源搭上某種關係,所以王主任就被打鴨子上架發表根本不是其專長的「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能源解謎---專訪陳立誠《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下

去年底本人接受秀威資訊專訪,討論能源與氣候相關議提,刊於作家生活誌,茲轉載於此供參考.

http://showwe.tw/news/news.aspx?n=755

能源解謎!多元的發電方式有利經濟發展──專訪陳立誠《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下
上集作家專訪為大家澄清了能源與氣候變遷的誤解,那麼,對於台灣的能源政策,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國外的發電模式是否有可能成為台灣的借鑑?未來能源的趨勢又是什麼?本期作家專訪將繼續邀請陳立誠老師為我們深入探討能源問題。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核電無罪---專訪陳立誠《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上

去年底本人接受秀威資訊專訪,討論能源與氣候相關議題,刊於作家生活誌,茲轉載於此供參考.
http://showwe.tw/news/news.aspx?n=754


核電無罪?!──專訪陳立誠《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上
台灣自從福島核災後,能源問題便浮上檯面,社會上出現各種不同的論點與聲音,看得人眼花撩亂,為此作家生活誌特別專訪台灣能源專家陳立誠老師。陳老師從1970年代開始便投入能源產業,對箇中因果了解甚深,也為能源議題寫了《能源與氣候的迷思──2兆元的政策失誤》、《反核謬論全破解》及《沒人敢說的事實—─核能、經濟、暖化、脫序的能源政策》三本書,其中《沒人敢說的事實》電子書更長期在google play等平台上免費供讀者下載;此外,老師自己也經營「台灣能源」部落格臉書粉絲團,以從專業角度提供閱聽人正確觀念為理念,深入剖析電力系統、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等相關知識,對能源議題的推廣可說不遺餘力。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新政府的第一本禁書?----電從那裡來

台灣社會對能源議題沒有共識的根本原因在於一般民眾對基本能源知識極為匱乏,很容易被荒誕不經的言論所左右。

經濟部能源局為了補救此一缺憾,花了很大力氣在去年七月編了一本「電從那裡來」的小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解釋了許多能源重要觀念。個人經常參考本書,也認為是能源局重要政績。

新政府能源政策荒腔走板,不思改進,還要阻止人民接受正確知識,竟拿本書開刀。上任一個月就勒令能源局將本書由其官網撤下,意圖愚民行徑令人不齒。

政府將此書視好眼中釘,肉中刺更彰顯本書必有可觀之處,否則新政府也不致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有此種見不得人的行徑。

幸好本書己轉載於核能資訊中心網頁,希望大家多予轉介推廣,破除新政府的禁書陰謀。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深入檢討”亞洲電網”


六月份遠見雜誌(360期)有20頁討論核廢料何去何從的一系列文章,實為令人驚艷,真是少見的優秀報導,足為媒體表率。

但同期有一篇〝攜手四國蓋亞洲電網-----外蒙電力快遞東京〞的文章,就頗為值得討論。首先指出一些數字和單位上的錯誤:遠見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 Bank,總裁為孫正義)在日本北海道裝設了111MW(百萬瓦)的太陽能電廠,〝佔地廣達166萬公頃〞。但實務上裝置1MW的太陽能佔地約1.5公頃,所以裝置111MW的太陽能,佔地166公頃,遠見數字錯了10,000倍。

同篇文章報導蒙古風力發電成本為每〝千瓦〞3美分。實際上應為每〝瓩-小時〞3美分,瓩(KW)是功率單位,瓩-小時(KWH)也就是〝度〞,是能量單位。

針對能源的新聞報導中經常有數字及單位的錯誤,使讀者因而懷疑報導的可信度,實為不值,媒體記者實宜加強警覺

本篇報導的重點是孫正義要在蒙古建7GW700萬瓩)規模的風力發電,並利用跨國電網由蒙古經中國大陸,南韓再輸到日本,並希望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東京就可使用蒙古來的風電。雄心實為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