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氣候電腦模型錯很大

本篇發表於風傳媒:氣候電腦模型錯很大

許多人總以為今日台灣能源政策的失誤完全在於非核家園政策。但很少人知道非核家園對台灣經濟將造成重大傷害其實還有一個重大原因:政府的減碳政策。

今日政府大力推廣綠能以取代核能的唯一原因就是兩者均為無碳能源,政府若以煤電取代核電,必然造成碳排增加,對其減碳政策無法交待。

綠電取代核電有供電不穩及成本高昂(每年成本高出2000億元)兩大惡果。但煤電供電穩定,每度電成本與核電相差有限,若以煤電取代核電則上述供電不穩及成本高昂兩項惡果基本上不會發生。

因全球暖化,目前在台灣基本上是無人敢提煤電,但全球燃煤機組興建方興未艾,全球每年都有數百個燃煤機組完工。國人最喜仿效的日本及德國近年都在興建新燃煤機組。今日美國川普勝選,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恢復煤電的政見。

個人將嘗試以一系列文章探討為何世界許多國家〝不怕死〞,還繼續興建煤電。本文首先要討論的就是全球暖化的根本問題:全球溫昇速度。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美國兩黨檢討能源政策足為臺灣借鏡


上月本部落格寫了一篇「由能源政見看川普為何勝選」。昨天華爾街日報引用克勞沙 (Josh Kraushaar) 的「民主黨因為太環保而付出代價」一文,其論點與本部落格文章極為類似,証明本部落並非無地放矢。美國不論共和或民主兩黨都己嚴肅檢討過激的環保政策,只有台灣社會仍深䧟於環保迷思中,不禁令人對臺灣前途深為擔憂。

以下為該文之中英對照:  

Josh Kraushaar, writing in “Democrats Pay a Price for Being Green,” in the National Journal on Dec. 6:
Let me offer a piece of unsolicited advice, one that Democratic strategists have discussed privately but are reticent to promote publicly for fear of alienating green activists. Taking a more moderate stand on energy policy—whether it’s supporting the Keystone XL pipeline, championing the fracking boom that’s transforming regional economies, or simply sounding a more skeptical note 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litan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would do wonders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ability to compete for the working-class voters who have drifted away from the party.

民主黨因為太環保而付出代價

讓我給民主黨提個建議,這是民主黨策士們私下討論但因害怕疏離了環保人士而不敢公開推動的議題。我建議民主黨對能源政策應採取較為緩和的立場,不論是支持輸送石油的 Keystone XL 管缐計劃,贊同對地方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頁岩氣裂解或對歐巴馬政府一連串的環保規定提出一些批評。這些政見對民主黨吸引己遠離民主黨的勞工階級選民有極大的助益。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太陽能用地問題

本篇發表於風傳媒:太陽能用地問題

政府新能源計劃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2025年時裝設2000萬瓩(20GW 的太陽能,每年提供250億度電。

依民進黨選前規劃,20172020四年間,太陽能裝置容量將逐年增加,該四年總裝置容量將達2GW/4.3GW/6.5GW/8.8GW,當然最終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20GW的裝置容量。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增設太陽能發電,當然引起很大質疑。有人指出饋線不足,有人指出日落後火電接不上,有人指出在獨立電網中,不穩定電源佔比太高極為危險。但設置太陽能最基本的問題是土地。因太陽能的能源密度極低,只有核電及火電的百分之一,要發同樣度數電力,太陽能較核電或火電要多百倍土地,對地狹人稠的台灣造成極大的壓力。20GW的太陽能需要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於台北市面積,約全台平地面積的3%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政府押寶氫能?台灣危矣


本篇發表於風傳媒:政府押寶氫能?台灣危矣

上週四在台北舉行了台德能源轉型論壇。週五許多媒體都刊出了台方學者對德方演講者齊辛博士所鼓吹的「能源轉型」提出的質疑。但媒體對台方演講者黃得瑞教授的演講無支字片語報導,個人實感詫異。

黃教授為交通大學教授兼綠能中心主任,為去年民進黨發表之新能源政策起草人之一,目前擔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委員。該辦公室由吳政忠及張景森兩位行政院政務委員擔任共同召集人。黃教授上月甫接任政府極為重視的沙崙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主任。由以上資歷可看出黃教授在政府能源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黃教授擔任台方第一位演講者,詳細闡述了政府能源政策及未來規劃,表一為黃教授當天投影片,其中詳細列出政府在2020/2025/2030年對再生能源裝置的規劃。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與媽盟及新北市談減碳


篇發表於風傳媒:與媽盟及新北市談減碳

上週媽媽監督核電聯盟(媽盟)舉行「從COP22討論台灣減碳」記者會,呼籲政府積極擬定減碳路徑和具體政策,否則未來在國際發展將日益艱困。

個人讀到此一新聞真是嘆為觀止,媽盟是有名的反核團體,反核還鼓吹減碳,真令人匪夷所思。

台灣今日全國碳排中,電力碳排超過一半,要減碳就要由電力減碳下功夫。台灣今日供電組合中,會排碳的火力發電(煤、氣、油)佔了75%。無碳電力最重要的就是核電台灣真要減碳,就要大力發展核電。不但現有三座核能電廠要延役,核四也要解除封存立即商轉反核只會使碳排大量增加,反核團體根本沒有資格談減碳。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台灣的能源真相----與經濟日報切磋


上週經濟日報刊登「必須面對的能源真相」系列四篇社論。個人拜讀後深感我國新聞界對能源的了解近來有長足的進步。

社論中指出電業法不足以自動創造綠電需求,指出再生能源發電需要比核能或火電大上百倍面積才能產生同樣電力,指出再生能源裝置達到電網一定比例時就需要更多的「備用機組」,指出綠電價格昂貴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更提出能源政策首重「三穩」:穩住供電、穩住電價及穩住碳排。以上論述再再都顯示媒體對複雜的能源議題己有深入的掌握。

本文鷄蛋裏挑骨頭,針對該系列社論某些論述提出一些淺見與經濟日報討論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川普的能源政策-----台灣如何因應


全球目前仍處於川普震憾〞。當然川普政見中的移民政策,反對全球化,對全球安全及美國國防的特殊看法等都引人側目。但本篇著重於討論川普對氣候變遷的看法及在競選時提出的能源政策。

美國為世界首強,美國總統對氣候/能源政策的立場對全球必然有深遠的影響。  

川普最驚人的言論就是認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為中國泡製,意圖削弱美國製造業的〝騙局〞。個人雖對極端暖化威脅論者的言論不以為然,但全球暖化有部份原因乃基於人類碳排增加也是不爭的科學事實。對川普未來如何辯解及堅守此一立場,大家可拭目以待。

但無論如何,基於此一立場,川普在競選時有一系列針對美國氣候及能源政策的承諾。川普號稱要退出巴黎協定。要對石油及天然氣之法規鬆綁,要批准美加之間keystone XL油管的建設,要修改美國環保部對〝潔淨電力〞的碳排規定,對〝綠能〞補助有意見,在在都是驚人的政策大轉彎。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由能源政見看川普為何勝選

篇發表於風傳媒:從能源政見看川普為何勝選


上週美國大選川普勝選,跌破一堆專家眼鏡。選後媒體充斥各種分析,試圖解釋此一黑天鵝事件。本文嘗試由不同角度探討川普勝選原因。

圖一為本次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及希拉蕊勝選州地圖。紅色為川普勝選州,藍色為希拉蕊勝選州。本圖近日隨處可見,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


                               圖一  美國總統大選地圖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巴黎氣候協定--------台灣要放聰明


上週五聯合報頭版頭條新聞為〝巴黎氣候協定今生效〞副標為〝全球抗暖化,減碳再加碼〞。巴黎氣候協定生效絕對是世界大事,聯合報將其列為頭條新聞不足為奇。



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定到今日巴黎協定生效,二十年來全球抗暖氛圍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旣深且巨。

今日台灣一談到能源政策,大家都只聚焦在核能議題,但很少人知道廢核政策將對台灣造成巨大傷害的真正原因是〝抗暖〞思維,〝抗暖思維〞正是套在我國能源政策上的〝金鋼箍〞。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十兆元電價衝擊明細

篇發表於風傳媒:十兆元電價衝擊之明細

個人曾說過目前政府的能源政策完全是環保掛帥,旣反核又反煤,確保能源供應已成次要,成本考量更拋到九霄雲外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同,政府多年來能源政策目標都是:1.能源安全(確保供應)2.成本低廉3.環境保護。但目前經濟部草擬的能源發展綱領中,明列未來能源發展目標為:1.能源安全2.綠色經濟3.環境永續4.社會公平。四項目標中完全沒有能源成本的考量。

在這種不計能源成本的思維下,政府訂定2025年能源(電力)配比目標為:再生能源20%、煤電30%、氣電50%。其中成本低廉的基載電力(煤電)只佔30%,其餘70%則由成本昂貴的氣電及綠色供應。

假設台灣今日沒有非核家園政策,核電及煤電兩種穩定而價廉的基載電力提供70%的電力,發電成本及碳排與政府2025目標相較如何,似尚少有較詳細資訊,本文將嚐試補充此一空白。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十兆元的電價衝擊


近日電業法修法鬧得沸沸揚揚,各方爭論聚焦於修法是否會影響電價。政府首長信誓旦旦,聲稱修法不會影響電價,但民間質疑聲浪很高,到底真相為何?

電業法修法原意是要打破台電壟斷市場,將台電之發電/輪配電/售電等業務拆解,鼓勵民間投資,增加競爭,增進電業效率,降低電價。聽起來頭頭是道,很有道理。




反對者指出拆解台電,將增加交易成本,推高電價。但個人以為增加交易成本,對電價影響有限。個人真正憂心的是電業法條文中反映了政府能源政策對能源配比的堅持。電業法修法不是重點,政府的能源配比目標對未來電價的影響才是重中之重。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由台化事件談政府能源政策的荒謬



上週台化彰化廠的三個汽電共生機組遭彰化縣政府拒發運轉執照,引起渲然大波,各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




台化這三個機組是每次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中都鼓勵大力推廣的〝汽電共生〞機組。

何謂汽電共生機組?能源會議為何大力支持推廣汽電共生機組?一般發電機組,只單純供電,由燃煤之熱能轉換為電能效率較低,目前運轉中單純供電的燃煤機組效率約40%。一般工廠當然一定需要電,但某些產業的工廠,在其製程中也需要大量蒸汽。汽電共生廠與一般電廠並無不同,其鍋爐產生的蒸汽大部份用來轉動汽輪機發電,但有一部份蒸汽在汽輪機抽汽段引出供製程使用。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請教李遠哲: 核四是拚裝車?


篇發表於風傳媒:李遠哲與拚裝車

近日李遠哲在唐獎致辭時曾强調核四是拚裝車,對其安全有疑慮。

個人在拙著沒人敢說的事實〞一書中有一段〝 像火力電廠、核能電廠這種極複雜工程,其上百設備由全球不同專業廠商提供,實為常態。這是所謂「專業分工」,也正是全球大型工程營建的常態。〞口說無憑,個人僅將手頭核一廠(沸水式反應爐),核三廠(壓水式反應爐)及台中燃煤電廠各選出十餘項重要設備及其製造廠商/生產國家列表於下。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李世光及候友宜的錯誤觀念

篇發表於風傳媒:李世光及候友宜的錯誤觀念

近日報載經濟部李世光部長接受網路電視訪問討論能源問題及新北市候友宜副市長針對核電發言都很值得商榷。

李部長發語可分以下三點討論: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中美認真減碳,台灣自欺欺人

 兩年前本部落格曾討論同樣題目本文為風傳媒讀者而寫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篇發表於風傳媒:中美認真減碳,台灣自欺欺人

本月在杭州召開G20會議前夕,中美同時宣布兩國政府批准巴黎協定。中美兩國碳排全球最高,兩國政府批准巴黎協議表示該協議必可通過門檻,正式生效。




各國政府批准巴黎協議是一回事,但真正重要的是各國宣布的〝國家自願減碳承諾〞(INDC)。 INDC是〝Intented Natia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是每個國家在巴黎COP21會議前向聯合國提出的減碳承諾。簽訂巴黎協定得就要接受國際對減碳承諾的追踪考核。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美、台的減碳承諾是否可能達標。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林全豈可為郝明義背書

篇發表於風傳媒: 林全豈可為郝明義背書

郝明義〝開放台電研究團隊〞歹戲拖棚前後也扯了兩個多月。本來對此類鬧劇個人懶得理會,但近日讀及林全院長臉書方知林院長重申其〝感謝〞郝明義及其團隊,認為這是〝台灣能源政策發展及改革的開始〞。以院長之尊為該團隊背書,很容易誤導一般民眾,深感還是應予以討論澄清。

郝明義在記者招待會指控所謂導致缺電的〝十匹狼〞,通篇不知所云,本文只針對院長臉書所特別指出的三項提出個人淺見。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再生能源1.8兆打水漂

篇發表於風傳媒: 再生能源1.8兆打水漂

新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再生能源成了顯學,不但上月銀行家雜誌以其作為封面故事。本期財訊也以很大的篇幅報導再生能源,封面上還特別標出「非核家園引爆1.8兆大商機」非核家園引爆1.8兆大商機〞。個人讀了此一標題實在啼笑皆非。

非核可以引爆1.8兆大商機,聽起來實在太美好了,台灣經濟在再生能源這個火車頭帶動下可要起飛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廢核電可以引爆1.8兆大商機,何不一併廢煤電?廢煤電絕對可以引爆3.6兆大商機,台灣經濟不是更要一飛沖天了嗎?說1.8兆是商機,毋寧說1.8兆是廢核代價。這還只是廢現有核電廠的代價,廢核四代價還要另計。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閣揆與閣員均應加強能源知識

篇發表於風傳媒:閣揆與閣員均應加強能源知識

綠能產業是新政府五大亮點產業之一,金融界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八月份〝銀行家〞雜誌就針對〝綠能產業與綠色金融〞推出專刊詳加討論。專刊中訪問了政府官員、地方首長、學者專家及金融業者。該專刊當然問題多多,本篇先討論政府官員部份。

政府官員中身居能源第一線的是經濟部長李世光。李部長在接受專訪時,款款而談經濟部推動能源政策的8大措施及電網發展的5大步驟。但這些措施/步驟都要建立在正確的能源知識上,不幸當部長一談到能源實務,很抱歉,馬上露饀了。

部長犯的錯還不是一點點,是毫無基本常識的錯誤。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自己的電自己發?

本週四到週六在世貿三館舉辦綠能產業展,個人昨日前往參觀。能源局在展場也闢一專區推動綠能。

個人十分驚訝的發現能源局推廣太陽光電的DM標題為<自己的電自己發>。這種聳動標題民間也用過,不過官方背書就茲事體大。這種口號極為誤導,但做得到嗎?如這口號正確,表示裝了太陽能板後,民眾就可以將台電電錶拆了,因為<自己的電自己發>。如果能源局真認為做得到,請先將自身電錶拆除。

本部落格有兩篇文章駁斥此一口號,請參考: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電業法-----請教李世光部長


篇發表於風傳媒:電業法-請教李世光部長

近日電業法修法吵得沸沸揚揚,修法牽涉極為廣,是否要修,要如何修,見仁見智。

經濟部是電業法主管機關,經濟部長針對修法的看法應十分精闢中肯,所以個人對李部長上週對修法發表高見充滿期待經長李世光:修電業法無關電價。但詳細拜讀後不免大失所望。短短六百字發言即有八大疑點,謹在此請教李部長。

1台電改進效率:李部長開宗明義說修電義法是要讓台電與民營企業競爭,改進〝效率〞,好像台電經營不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今年台電慶祝成立七十週年所舉辦的大型學術研討會中,中華經濟研究院梁啟源董事長發表的演講中有一張投影片如下: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檢討政院再生能源雙箭


發布於今日中國時報A10版:陳立誠》新能源經不起數字考驗

今日報載政府將射出〝再生能源雙箭〞。準備投資1400億元推動太陽光電二年計劃及風電四年計劃。這是新政府第一次推出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的具體規劃,很值得深入討論。

針對太陽光電部分,政府準備2年內投資800多億元建置1440MW1.44GW)的太陽能。針對風電部份。政院準備4年內投資500多億元建置520MW0.52GW)的離岸風電。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台電上菜,政府陷於兩難



                                           大林電廠施工照片

                                                                                                                      
篇發表於風傳媒:台電上菜,政府陷於兩難

上月寫了兩篇:台電不當替死鬼〞及〝全面放棄基載電力?〞討論了台電電源開發方案(10505案)的兩個重點;台電不再預估備用容量及未來全面棄守基載電廠(核電、煤電)。但10505案中還有一個重點,對台灣能源前途至關重要,非常值得進一步討論。

眾所週知目前政府在各種發電方式中,獨鍾再生能源。依政府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將高達2740萬瓩(27.4GW)。其中太陽能20GW,風力4.2GW,水力2.1GW,其他(生質能及地熱等)1.1GW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奧運開幕與台灣能源

篇發表於風傳媒:奧運開幕與台灣能源


上週末奧運在巴西里約盛大開幕,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參與,可說是盛況空前。奧運開幕式一向是奧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上週全球三十億人觀賞了本屆開幕式。為宣揚國威及理念,每屆開幕式也各具特色。為彰顯環保理念,本屆開幕式特別強調〝全球暖化〞,節目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是顯現因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使得全球沿海各大城市全遭淹沒,無一倖免。個人深感這是本屆開幕式中最需要嚴肅檢討的部分。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十年見真章-----台電董座閃辭有感

篇發表於風傳媒:十年見真章-----台電董座閃辭有感

上週五驚傳台電黃董事長閃辭,媒體眾說紛云,但不外乎因黃董對重啟核一,非核家園,電業自由化,限電責任等議題之直言,未能配合政策的〝新能源政策〞,黯然〝請辭〞。



一般民眾可能搞不清楚到底黃董看法正確還是政府的能源政策正確。目前正是盤點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好時機。

所謂新能源政策乃圍繞著民進黨〝非核家園〞黨綱所制定。〝非核〞與〝台獨〞為民進黨兩大神主牌,不可挑戰,無可商量,基本上是〝逆我者死〞。但另一方面目前全球減碳風潮極盛,民進黨不敢落於人後,也嚷嚷著要〝減碳〞。

一方面〝非核〞,一方面又要〝減碳〞,為達到此一矛盾目標所泡製的能源政策重點就是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再生能源是環保團體最愛,以此類民粹口號配合非核政策還真蠱惑了許多對能源了解不深的民眾。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全面放棄基載電力?

篇發表於風傳媒:全面放棄基載電力?

近日台電公布的電源開發計劃展現了一個極為奇特的趨勢,對國家影響極為巨大。這個趨勢証實了華爾街日報之前的一篇社論;台灣選擇脆弱(Taiwan choose venerability

為什麼說台灣自我傷害選擇脆弱?全世界國家製定能源政策最重要的兩個考量就是〝確保供應〞及〝成本低廉〞。每個國家自然條件不同,所以最佳能源組合也各不相同,但上述兩個條件是各國製定能源政策的〝鐵律〞。

以台灣而言〝穩定而價廉〞的電力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基載電力」。在台灣符合基載電力條件的就是核電及煤電。

但如詳細檢視台電最新的電源開發計劃將會發現在十年內不但核電全部除役(這一點眾所週知),更驚人的是除了已在施工中的燃煤機組及動工機率趨近於零的深澳機組外,未來十年新規劃的機組全部是再生能源及燃氣機組。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北部核電全停擺

篇發表於風傳媒:北部核電全停擺

昨日報端有一則重要新聞,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該新聞報導核二廠因現有用過燃料池滿載,擬改造用過燃料池旁邊的〝裝載池〞以貯放用過燃料以保持核二廠正常運轉供電但遭原能會退件

新聞指出核二廠一號機預計於今年11月底停機大修,因用過燃料無處可去將面臨停機。改造裝載池要經原能會審查批准方能施工,前後約需一年。如果改造裝載池一案不立即啟動,明年7月前工程無法完工則核二廠一號機無法在明年夏季供電。

整個事件極為複雜,為什麼要動用到〝裝載池〞來貯存用過燃料?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台電不當替死鬼

本篇發表於東森論壇台電不當替死鬼


為慶祝公司成立七十週年,台電在兩個月前舉辦了一個大型的國際研討會。在開幕致辭中,台灣黃董事長語驚四座的說:〝未來限電,誰當替死鬼?〞。兩週前台電公布了台電長期電源開發方案報告(10505案),個人讀後不禁感慨:台電真的不準備當限電替死鬼了,因為在新的方案中大家最關注的〝備用容量率〞已經不見了。媒體評論也有提到此點,但這議題實在太重要了,很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中研院插手能源政策?院士不管管嗎?


中研院今年院長選舉鬧出喧然大波,這兩天的院士會議也眾所矚目。但報載中研院正研擬「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並在院士會議提出期中報告。中研院插手能源政策,個人期期然以為不可。

中研院是國家最高研究機構,為何不宜插手能源政策?原因非常簡單,細數中研院三十個所(中心),有任何一個專長能源嗎?

僅以負責該建議書的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王寶貫而言,是能源專家嗎?王寶貫是氣象學家,個人聽過他的演講,以數值模型展現雲的變化。在其專業領域,個人實為感佩。但氣象和能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中研究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是國內研究氣候變遷的重鎮,當然氣候變遷有相當程度是因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但環變中心的專長是在研究大氣中二氣化碳增加的後果,至於如何減碳則完全不是該中心的專長。但中研院各單位中,好像只有環變中心和能源搭上某種關係,所以王主任就被打鴨子上架發表根本不是其專長的「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