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中美減碳協議與台灣減碳目標(1/3)--中國篇


兩週前APEC高峰會在北京舉行,十餘國領袖都親自參加,盛況空前在會議中,中美兩國宣布達成減碳協議,震驚世界

中、美兩國目前排碳分居世界第一、二位(共佔全球碳排45%),兩國能達成減碳協議對全球而言真是頭等大事。協議中,中國承諾2030年時中國碳排將達最高峰,之後不再增加2030年化石燃料佔全部能源比重將由目前90%降至80%。美國承諾在2025年碳排將較2005年基準下降26%28% (美國之前承諾為在2020年較2005年基準降低17%)。順帶一題: 台灣政府也有減碳目標:碳排在2020年降為2005年水準而在2025年降為2000年水平。


表面看來台灣對減碳也提出了時程表,十分符合世界潮流。但深入探討將可發現台灣的減碳目標與中美相較有很大的不同中、美減碳目標達成的可能性不低,台灣則是空頭支票一張,根本無法達成因為中、美兩國減碳目標有較明確的路徑與方法,台灣能源政策則與減碳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中國的第一項承諾是碳排在2030年達到尖峰,這與中國預估的人口成長及都市化進度頗為符合中國因一胎化政策,人口成長趨於穩定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快速,農村(農業)人口大量減少移往城市(從事工、商業)人均使用能源數量因而大增。預估2030年都市化程度已頗高,能源需求將不會像過去數十年般的快速成長碳排在2030年達到峯值自然不容易,但與人口結構與都市化程度數據檢視,並非決不可能。

中國的第二項承諾是在2030年化石能源將降為全部能源使用的80%,這一項承諾也並非無的放矢,因為中國手上有兩張台灣沒有或自我放棄的王牌:水力發電與核能發電。

討論電力前要先搞清楚單位一座核能機組或最大型的火力機組裝置容量約100萬瓩(1000MW, 1GW),以GW作為討論各國電力裝置容量是頗為合適的單位,台灣目前全國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約41GW,中國超過1300GW

中國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排名世界第一單單長江三峽水電站裝置容量即達18GW,幾為全台裝置容量之半。長江上游金沙江四個水電站總裝置容量兩倍於三峽水電站目前中國水力發電總裝置容量約280GW,超過全部電力裝置容量的20%,發電量約佔16%中國經濟上可開發的水電資源超過400GW,水電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中國核電目前有21個機組(15GW)已完工運轉,在興建中有28個機組去年中國發電52千億度,核能佔了11百億度(2%)中國預計在2020年前完成50GW的核電建設,在2030年完成200GW,而在2050年完成400GW的核電建設(幾與目前全球核電裝置容量相當)

中國目前低碳能源(水力、核能、風力)佔總發電量約20%,但電力只佔總能源消耗的一半,其他一半為運輸使用之石油產品及工業用煤,所以低碳能源只佔全國能源消耗的10%但以中國在水力及核能野心勃勃的規劃(輔以風力及太陽能)檢視,在2030年將目前佔能源供給90%的化石能源(煤、油、氣)降為80%,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