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1/6) - 核電廠會發生核爆嗎?


上個月台大應用力學所陳發林教授所著“核能關鍵報告”新書正式出版。陳教授曾擔任工研院能資所所長及國家能源發展計畫總辦公室執行長以陳教授的資歷,個人很有興趣知道陳教授對核能的看法。


但拜讀全書後頗為失望,原來陳教授是反核的。當然擁核、反核是個人選擇,但以陳教授身為政府能源政策重要幕僚,對核能對台灣的重要性似乎並不了解,全書以“核災”為主要論述反核。

書中有一個極為關鍵的重大誤解,可能是導致陳教授反核的主因之一。陳教授似乎不了解核電廠不會發生核爆的基本機制。

個人在“核電廠不會發生核爆一文中曾相當仔細的解釋何以台灣這類西方式的輕水式核電廠不可能發生核爆,在此作一簡略的複述: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2)---情境分析


上週寫了一篇“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1)”,意猶未盡,因為這個議題太重要了,本篇將進一步詳細分析未來十年北部供電前景。

上篇列出北部四電廠(林口、協和、核一、核二)除役年限,為進一步分析十年後北部供電形勢,茲將台電目前規劃十年內北部新建機組時程列於表一。


表一   新建機組時程

機組
裝置容量
商轉年
林口()
3 x 80萬瓩
2016/2017/2019
大潭()
3 x 72萬瓩
2021/2023
深澳()
2 x 80萬瓩
2022/2023



本文將進行三種情境分析,三種情境分析均假設未來10年北部每年用電成長與2014(2.5%),此一假設略高於台電預估(1.9%),但使用較為保守的2.5%規劃較可確保未來供電安全。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 (1)--總論


報載為應付廢核新局召開的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主題訂為電從那裏來?。但的供需是一個地區性問題,台灣供電分為北、中、南三區,所以要準確的討論應分為北部電從那裏來中部電從那裏來南部電從那裏來三個子題。

台灣北部是全國首善之區,全國2300萬人口中,北部(新竹、宜蘭以北)佔了1000萬人,超過全國人口40%用電也佔40%以全台而言北部最為地狹人稠,設立電廠極為困難,北部不足之電力一向是靠南電北送。今年北部供電能力為1388萬瓩尖峰負載為1358萬瓩吾人可預測十年後(2025)北部電力的供需情形。

依規劃未來10年內,北部將有四座電廠共十部機將除役,北部將喪失584的供電能力。

下表列出未來10(2014~2023),北部除役機組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核電煤電相輔相成(2) - 全球減碳抗暖現實


上篇由目前台灣基載電廠嚴重不足的角度考量,結論是核電、煤電不可偏廢,因兩者正是我國基載電力的兩大支柱。

但許多人“擁核”理直氣壯但對“擁煤”就頗為遲疑,原因在於對煤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很大疑慮。煤電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大氣的影響,可分為兩大區塊,一為傳統的“空氣污染”,如硫化物、硝化物、懸浮微粒等(SOX,NOX,Aerosol)上月發表的“火力電廠空污嚴重?”即在說明煤電對此一區塊的空污“貢獻”極為有限

煤電對大氣的影響的另一區塊就是“碳排”因“節能減碳”為今日全球顯學,煤電碳排較大就成了煤電不可承受之重。台灣政府“順應世界潮流”也糊裏糊塗的提出了所謂“國際減碳承諾”,媒體上舖天蓋地的極端暖化威脅報導也誤導了絕大多數民眾。

今日要討論台灣能源政策,減碳政策自然是重要考量但減碳政策也應分兩區塊討論,一是“氣候變遷”議題,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類未來能源走向為何?人類將如何應付氣候變遷?台灣政府要有縱觀全局的能力,才能制定合宜的能源政策。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核電煤電相輔相成(1)--基載電廠不可偏廢


上週寫了一篇“火力電廠空污嚴重?,網路上頗多人討論,不少人對燃煤電廠頗為誤解個人覺得很需要針對燃煤電廠議題做進一步探討。

上篇文章開宗明義指出:今日台灣核能爭議太過尖銳,吸引了全國上下的注意。發電佔比遠大於核能的火力發電(佔比70%)完全被忽視。

許多人誤以為今日台灣能議題只有核能一項不錯核能議題十分重要,但核能是能源的全部嗎?

能源可分為石油和電力兩大區塊,電力又可分為核能、火力(燃煤、燃氣)及再生能源(水力、風力、太陽能)三大區塊。核能議題只是範圍極廣的能源議題一環

核能當然不是一個簡單議題,但核能只是能源一環,與整體能源議題相較實較為單純。擁核相對不算太難,因為核能的強項太過明顯以台灣而言,不論由經濟、環保、供電穩定各面向考量核能都有巨大優勢,好處極為明顯,反核者只能說是能源智商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