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暖化與調適--美國應向台灣學習

因應全球暖化,人類基本上有兩種策略,一種是減緩暖化(Mitigation),減碳就是減緩暖化最佳的例子。另一種是調整適應(Adaptation),既然暖化無法避免,人類應思考如何應付未來暖化後的世界。2007IPCC出版的第4版報告,基本上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冊討論暖化的科學證據,第二冊討論如何減緩暖化,第三、四冊則討論人類如何調整適應。
20世紀初到目前,全球溫昇約為0.7oC,但其實有很大的熱能目前仍暫存於海洋中,即使今天開始全球排碳停止,海洋熱能釋出後全球溫度將會繼續升高0.5oC,所以全球暖化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上篇提及颱風,實際上台灣應付颱風實在太有經驗了,對於颱風的調適可作為其他國家的表率。
以去年造成美東重大損失的珊蒂(Sandy)颱風為例,該颱風在美國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及68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新聞界都形容其為“超級颱風”。珊蒂颱風造成的最大災害在紐約州及紐澤西州,但當其登陸紐澤西時,其風速為每秒36公尺(m/s),以台灣中央氣象局標準而言,不過是中度颱風的下限(中度颱風風速在33.7m/s50.9m/s之間)
但在台灣看來頗為小兒科的颱風為何在美國造成如此大的災害?主要原因是很少颱風襲擊美國東北各州,各州對颱風實在是疏於防範。以電力供應而言,珊蒂造成了大規模停電,有些地區幾個禮拜電力都無法恢復,這是因為當地電力公司事先防颱準備不夠充分,事後修護人力又不足。台灣是颱風頻仍的地區,台電公司對應付颱風很有經驗,通常在停電24小時內就會修復設備,恢復供電。
以颱風造成的停電而言,台電的調適能力就遠強於美國的電力公司。減緩全球暖化談何容易,鎖定(Identify)暖化可能造成的災害而設法“調適”,是一個較為有效而且經濟的手段。
以台灣為例,近年強降雨增加,豪雨之下常會造成土石流及隨之而來的災難。小林村慘劇有許多人就歸罪於全球暖化。但在小林村之後,凡有豪雨特報,政府就會標示土石流緊急區域並強制居民暫時避難。這也是極有效的調適手段,花費無幾,與為了電力減碳(減量不及我國每年碳排的百分之5,更不及全球每年碳排的萬分之5)每年增加500億元以燃氣代煤的發電成本相較,何者是較經濟有效的手段不辯自明。
許多人不了解經濟發展是增加調適能力的最佳手段,因為越貧窮的國家,越沒有能力對抗天災。
低度開發國家因為基礎建設落後,承受天然災害的能力極低。多明尼加與海地處於同一島嶼,一國在島東邊,一國在島西邊。多明尼加經濟發展較佳,而海地是一個低度開發國家。2004年珍妮颱風登陸該島造成多明尼加25人死亡,但在海地造成1500人死亡。同樣的一個颱風,在同一個島嶼上的兩個國家造成如此懸殊的傷亡,完全是兩國經濟發展的差距所造成。無怪乎許多人呼籲,發展經濟比目前激烈的減碳手段對貧窮國家對抗未來暖化威脅遠為重要。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極大的題目,也要以較廣的思維來全盤考慮此一問題,只死守 “節能減碳”一端者,眼界實略嫌狹隘。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